乞巧节(七夕)是中国的岁时风俗,七夕晚上,妇女用彩线穿七孔针,在庭院中设香案供桌,摆上瓜果、鲜花、针线等,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此《乞巧图》卷题作明代仇英绘。全幅以白描为主,描绘七夕时的各种祈祝、乞巧活动,画家带领观者一窥宫中女子的风雅生活。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
仇英(约1498年一约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明代著名绘画大家,吴门四家之一,仇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寒门家庭,阶级地位低下,为了维持生计,他很小就辍学跟在漆工父亲的身边帮忙。后来仇英离家去往苏州城,以漆工为生,被文徵明赏识,经引介得以结识当时的名流,并拜周臣为师,嘉靖十一年(1532...
明 仇英 乞巧圖 卷(傳) 此卷《乞巧图》起始的树干上有仇英款印,然而画作并非仇英的风格,反而比较接近尤求一派的白描风格。 画卷中,烛火通明的庭院里,宫女们正忙着准备茶点花果;屏风前的嫔妃们,正在写字、看书或聊天,还有棋盘可供消遣;画卷向前推移,宫女们簇拥着嫔妃,三五成群,搬桌携物,缓缓前行;再经过一群...
到七夕晚上,妇女用彩线穿七孔针,在庭院中设香案供桌,摆上瓜果、鲜花、酒、针线等,向织女乞巧,在宋代还会摆上一种手捏的小泥人儿「磨喝乐」作为供奉神灵。 这幅画的便是妇女乞巧的活动,有穿针、祭拜的情景。 仇英(约西元一四九四-一五五二年),江苏太仓人。字实父,号十洲。精工山水人物画,明代四大画家之一。
【仇英 明 《乞巧图卷》】 纸本水墨,27.9×388.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幅起始树干上有仇英款印,然而画作并非仇英风格,反而较为接近尤求一派的白描风格。拖尾为王逢年书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乞巧节(七夕...
傳明仇英乞巧圖卷,尺寸:縱27.9公分,橫388.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畫充滿華麗繁複的細節,令人眼花繚亂,藉由描寫七夕時的各種祈祝、乞巧活動,畫家帶領觀者一窺宮中女子的風雅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
仇英《乞巧图》局部 明代苏州绘画大师仇英的《乞巧图》卷,纸本,水墨画。纵27.9厘米,横388.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宫中七夕时的各种祈祝、乞巧活动。唐人林杰有《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手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明人仿仇英的这幅《汉宫乞巧图》卷 七夕之节,古时妇女以之为重要日子。宫中后妃每至七夕,必登高楼,祭拜织女,祈求巧手。此图描绘宫廷后妃于七夕登楼乞巧之场景。以界画绘宫殿庭园,庭内设步幛,幛外有牛羊车辂,帷幔遮掩。幛内宫娥彩女列队两行,手执乐器法器,簇拥...
《乞巧图》卷题作明代仇英绘。全幅以白描为主,描绘七夕时的各种祈祝、乞巧活动,画家带领观者一窥宫中女子的风雅生活。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拖尾为王逢年书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画卷描绘烛火通明的庭院中,宫女们忙着准备茶点花果。屏风前的嫔妃,写字、看书或聊天,还有棋盘可供消遣。接着是宫女簇拥著嫔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