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珠峰翠图》轴是黄公望山水画中的杰作。章法严谨,稳妥,结构缜密,虚实相生。其主要景物集中于中部,上下较为疏朗。上部群峰相伴,与下面坡坨遥相呼应,达到了主次分明,又脉络相连的效果。此图充分利用绢素的质地,用简洁线条淡淡勾出山石的轮廓,坡脚低坳处再略加皴擦。
🏞️ 九珠峰翠图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画,其背景以杨维祯寓居的“九峰三泖”为灵感,描绘了九座山峰在云间若隐若现的壮丽景象。画中树木的造型和山石的皴法,与《富春山居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黄公望精湛的画技。🖌️ 画中山石以披麻皴法为主,长短结合,淡墨勾皴后用浓墨逐层醒破,营造出...
《九珠峰翠图》是一幅描绘山间溪流与宁静农舍的水墨画,尺寸为79.6x58.5厘米,由元代的黄公望创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笔墨轻盈,线条流畅,展现了黄公望独特的山水画技艺。这幅画没有款印,但根据王逢的题识,可以确定是黄公望为杨维祯(草玄道人)所作。杨维祯的题诗为这幅画命名为“九珠峰翠”。画中的...
《九珠峰翠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图中描绘的是九珠峰的景色,九珠峰在上海市松江区,这幅画的赠与对象杨维祯,是元代后期浙江与松江地区文艺人士景仰的一位文人,1346到1348年间,他在松江私人家中执教,得到黄公望的赠画后,在画上题一首诗,提到九峰三泖的景致,令他遥想家乡会稽的铁崖山。这幅画中...
《九珠峰翠图》是中国古画,该作品创作于元代,作者为黄公望。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1269-1354年),字长,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大都(现在的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官,被监禁,逃到苏南和富春山,是道教全真教派的教徒。他擅长山水,取代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得到元代赵孟福的古意,是...
如图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九珠峰翠图》,此图以朋友杨维祯寓居的九峰山为背景,画中山石以披麻皴法为主,长短兼施,先淡墨勾皴,再用浓墨逐层醒皴,山石、树木皆加螺青染色,用笔雄健
《九珠峰翠图》是2014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倩。内容简介 元代黄公望绘。原作绢本,墨笔,纵79.6厘米,横58.5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历代书画经典手工宣纸高仿真系列:九珠峰翠图》以杨维祯寓居之一九峰三泖一一今上海市松江区一的九峰为背景,画中树木造型及山石的皴法,与《富春...
九珠峰翠图。《九珠峰翠图》元 黄公望 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尺寸:绫本 立轴 水墨 79.6x58.5厘米简要介绍:此幅绘山溪静好,农舍依依。笔墨轻逸,直进于道,诚为子久传世精品。本幅无款印,根据王逢题识,知是大痴为杨维祯(草玄道人 - 驴眼看世界于20230118发布在抖音
元黄公望九珠峰翠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题跋可知此为黄公望(1269-1354)为杨维祯(1296-1370)所作,描绘杨氏客居之处—松江地区附近的风光。相较于大型雅集的热闹喧腾,三五好友的聚会更显深刻情谊。 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