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中杰出校友,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奠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于2024年7月27日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乐黛云,苗族,1931年1月生于贵州贵阳,曾就读于私立中山中学(贵阳一中前身,1950年,由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延续的省立贵阳高级中学与省立贵阳...
乐黛云快乐地在花溪度过了我的初中时代。母亲也在乐黛云就读的贵阳女中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一家人在花溪的生活又恢复到过去的情调:在小溪边野餐、看日落、爬山、做点心、赶集。乐黛云在贵阳女中念完了三年初中。初中一毕业,她就考上了贵州唯一的国立中学——国立第十四中学,可惜她在十四中的时间并不长,高二那...
这对我来说就是最高兴的事。 (乐黛云,1931年生,1985年创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本文刊发于《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0日第13版)《戴锦华:印象乐黛云先生》当人们借比较文学而仰望欧美、追随西方之时,乐黛云先生在这处高地上,瞩目的是中国的文化与诗学传统,她思考它们与学术的落点,是将差异而普遍的中国...
1987年乐黛云的博士论文答辩现场(前排左起为王瑶、吕德申、吴组缃、乐黛云后排左起为樊骏、商金林、钱中文、孙玉石、温儒敏)1976年,和老师王瑶先生 季羡林先生称乐黛云“为人坦诚率真,近乎天真”,带着北大赋予她的“自由的精魂和文化之关切”,乐黛云“但开风气也为师”。登上讲台,她是广受爱戴的教师,在北大不断...
乐黛云1931年1月生于贵州贵阳,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因为她,北京大学有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机构;中国有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学会;全国各高校有了一个又一个比较文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点;中国学者开始走向世界...
2015年5月22日,贵州日报《27°黔地标》文化周刊曾刊发贵州文化学者卢惠龙深情写下的《乐黛云:未名湖畔舞清影》。今在天眼新闻上刊发,以悼念、缅怀乐黛云先生。在世界比较文学的坐标上,乐黛云有显著的位置。她立于国际比较文学讲坛,为精美的文学而歌,为人类智慧结晶而歌;她嗓音悠悠扬扬,渗透壮阔轻松的风格,给...
乐黛云先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聘教授,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集刊主编。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乐黛云在北大度过了70年。上世纪80年代,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被公认为比较文学这个学科的「拓荒人」。大家依赖她,高兴的事要来汇报,不高兴的事要来讨安慰。但不仅仅是这个原因。这个漫长而酷烈的20世纪历史的亲历者,她的能量和热情,真诚、包容和生命力,都极为罕见。像一颗恒星,吸引着一代又...
乐黛云:逍遥放达,“宁作我”乐黛云生于1931年,194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自称“赶上了旧北大的最后一站”。她曾在激情燃烧的年月中随众高歌,也曾在暗夜棘从中跋涉求存。她立足于中国古老的土地上,目光跨越大洋,她与汤一介并肩携手62年,尽管两人性格不同,但彼此心中始终有着一颗小小的火苗,那就是忠诚。本文...
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拓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乐黛云教授于7月27日逝世,享年九十三岁。“生命应该燃烧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这是乐黛云19岁时发表的第一篇书评的标题,晚年,她回顾自己的人生,仍然重复着这句年轻时激越的话语。她曾在激情燃烧的年月中随众高歌,也曾在暗夜棘从中跋涉求存。她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