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上谷的蜜城开始再次设立乌桓校尉,开设武将府,同时统领鲜卑。又赏赐当人质的乌桓人的儿子,每年四季和他们互通贸易。 到明帝、章帝、和帝三代,乌桓人都守保边塞,没发生什么事情。安帝永初三年夏天,渔阳的乌桓人和右北平的胡人有一千多人,进犯代郡、上谷。这年秋天,雁门的乌桓率众王无何,与鲜卑首领丘伦等人...
鲜卑和乌桓一样也是东胡的一族。照国语晋语说,周成王在歧阳大会诸侯,其中有东夷鲜卑。楚辞大招篇“小腰秀颈,若鲜卑只”,大招作者赞美鲜卑妇女,似乎战国时期鲜卑与中国有往来。西汉初,鲜卑被匈奴击败,逃到辽东境外,与乌桓为邻。鲜卑言语习俗同乌桓,也是处在氏挨社会阶段上的游牧部落。公元四九年,鲜卑大人到路...
乌桓,是东胡系民族之一。秦汉之交,匈奴攻破东胡,东胡自此瓦解。东胡的余部东迁,其中东迁到鲜卑山的自号“鲜卑”,东迁乌桓山的自号“乌桓”。根据考古发现得知,鲜卑山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而乌桓山则应该是大兴安岭的南段。乌桓与汉朝接壤,因此和汉朝的关系较为密切。而鲜卑早期和汉朝则没有什么联系。一,乌桓...
然而,曹操的统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北方的乌桓和鲜卑部落时常侵扰边境,给曹魏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公元218年,一场决定北方局势的大战爆发,曹操的三子曹彰临危受命,挥军北上,与乌桓和鲜卑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乌桓 鲜卑 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贵少而贱老,其性悍塞。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无相仇报敌也。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本书主要叙述了乌桓与鲜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和作用;乌桓与匈奴、鲜卑以及汉朝的关系;北魏初期在畜牧和农耕业上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等。 乌桓与鲜卑的创作者· ··· 马长寿作者 作者简介· ··· 马长寿(1906一1971),字松龄,山西昔阳人: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一九三三年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留...
可能由于两个部族生活位置的差异,导致这两个同宗同源部族的命运却大不相同。也就是说,鲜卑享受到时代的光芒,但乌桓却是受到时代阴影的逼迫。在北边生活的鲜卑族因为内部利益无法协调,被分成了多个庞大的部落。但是,他们长期以来却无法整合成统一集团。鲜卑族在2世纪中期左右,出现名为檀石槐的英雄。他将北匈奴的...
乌桓自此散落,分别被汉、鲜卑等同化。东胡分裂出乌桓以外,还有一支退居到了鲜卑山,以山为名,称“鲜卑族”。鲜卑山是位于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镇东北30千米处的奥克里堆山,是中国下雪时间最早、融化最晚的死火山,酷似日本的富士山,也称中国的富士山。鲜卑最初没有依附汉朝,而是跟随匈奴一起侵扰中原边境,匈奴...
当匈奴左部出击上谷、辽东一带时,乌桓和东鲜卑是主要输出兵源。匈奴要求乌桓每年进贡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辄没其妻子”。在匈奴的压榨下,乌桓人的生活苦不堪言。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西汉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臣属...
乌桓,属于东胡系的一个民族。公元前2世纪左右,匈奴对东胡展开猛烈攻击,最终摧毁了这个部族。东胡的残余势力开始向东迁移,其中一部分定居在鲜卑山,逐渐自称为“鲜卑”,另一部分则迁往乌桓山,自称为“乌桓”。考古资料显示,鲜卑山对应现代的大兴安岭,而乌桓山则位于大兴安岭的南部。由于乌桓与汉朝接壤,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