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课题组发展了促进Ullmann反应的氨基酸和草酰二胺两代配体,突破了反应条件苛刻和普适性差的局限,该反应已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和新材料创制,应用超过1500次,其中包括两个临床实验药物的百公斤级生产,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培朵普利和治疗干眼病药物...
因此,马大为对乌尔曼反应的改进不属于生物催化。
大先生-马大为 小小试剂究竟隐藏了多少玄机?是怎样的机缘让马大为院士屡次突破极限,焕新100年前的乌尔曼反应,做出被评为改写教科书级别的重要发现,是怎样的执着让他勇攀高峰,为原创药物研发贴上中国标签。今晚21:05,锁定北京卫视《大先生》第二季,一起来跟随马大为院士了解化学反应实验吧!#大先生#...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课题组发展了促进Ullmann反应的氨基酸和草酰二胺两代配体,突破了反应条件苛刻和普适性差的局限,该反应已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和新材料创制,应用超过1500次,其中包括两个临床实验药物的百公斤级生产,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培朵普利和治疗干眼病药物Xi...
马大为研究员也因为在这一有机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美国化学会2018年Arthur C. Cope学者奖,并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览博网与该课题组合作推出相关乌尔曼反应高效草酰二胺配体,这类配体最显著的特点:(1)突破了此前铜催化的不活泼的芳基氯...
马大为课题组有关乌尔曼反应研究进展 如上所述,在经典的乌尔曼反应中,反应温度需要达到150℃到250℃,铜催化剂的效率很低,使得这一反应的实用性受到限制.1998年,上海有机所的马大为课题组在合成其他分子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类氨基酸分子,可以提高乌尔曼反应的效率....
经改良后的乌尔曼反应,在室温到100℃之间即可发生,从而使得一个不怎么好用的“工具”变成了“利器”。如果把催化剂比作一台挖掘机,催化剂中的金属相当于钻头,它的配体就是助推器,可以说马大为课题组找到了乌尔曼反应目前推力最大的助推器,而且钻头用的是很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