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
汉昭烈庙,作为纪念刘备的庙宇,与成都的武侯祠合为一体,但人们更习惯称其为“武侯祠”。刘备庙自古由朝廷修建,符合正统,而成都的武侯祠却历经多次修建与毁损。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子朱椿下令重修刘备庙,并废除武侯祠,在庙内增设祭祀诸葛亮的祠堂,定名为“汉昭烈庙”。然而,刘备庙在明朝末年再...
几经废立,武侯祠的称谓犹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长期以来,虽然大门上仍然高悬着“汉昭烈庙”的金字横匾,人们却习惯把这座君臣合祀庙笼统的称之为“武侯祠”。这也说明了历史人物的功绩和人们对诸葛亮的态度,不是由名位的高低来决定的。
汉昭烈是刘备,因为来此纪念,瞻仰诸葛亮的比较多,而诸葛亮是武乡侯,也就是武侯,后人把他们放在一起纪念。庙较大,祠堂相对较小是庙中的偏堂,所以人们叫武侯祠但是那地方毕竟是昭烈皇帝的庙宇所以从严格来讲历史人员要挂上“汉昭烈庙”
综上所述,汉昭烈庙之所以被称为武侯祠,主要是因为纪念的焦点集中在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上。庙宇的规模与祠堂的相对较小位置,使得人们习惯上以“武侯祠”这一称谓来指代此地。庙宇名为“汉昭烈庙”,但因纪念对象与民间习惯,此地被广泛认知为武侯祠,承载着对两位历史伟人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侯祠大街,是西晋末年十六国的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候诸葛亮所建的祠堂,当初与蜀先主刘备昭烈庙相邻,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从唐代诗人杜甫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推断,祠堂到唐代已具相当规模,古柏葱郁,殿宇宏伟,青瓦红墙,环境幽雅。...
武侯祠之所以多次重建,是源于民众对诸葛亮的爱戴。但其迁徙却因“三纲五常”的原因。武侯祠香烟缭绕,先主庙则显得冷清,这与“君为臣纲”的传统观念相悖。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子朱椿任蜀王时,将武侯祠并入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明代末年,祠庙遭战火焚毁,直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得以重建。重建...
汉昭烈帝庙原本是纪念蜀汉皇帝刘备的祠堂,现在却被人们叫做武侯祠,这是因为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蜀汉的百姓看在诸葛亮功劳的份上请求在成都为诸葛亮修建寺庙供奉,被刘禅以国库空虚所拒绝,后来百姓们自发的在刘备的灵柩私自为孔明建造了武侯祠,这是武侯祠的由来。到了明朝初年,蜀献王朱椿以“君臣宜一体”为...
老百姓为什么把“汉昭烈庙”叫作“武侯祠”?( )A. 为了纪念诸葛亮B. 为了纪念刘备C. 为了纪念张飞D. 为了纪念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