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痧,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疒丹)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属疫疹,流行于冬春季节。多见于2-10岁小儿。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由表入里,里热炽盛,表现为气血两燔。咽喉为肺胃之通路,热毒上攻,故咽喉红肿糜烂。少数...
丹痧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加淡豆豉、浮萍发表透邪;苔糙便秘,咽喉腐烂者,加生大黄、芒硝通腑泻火;若邪毒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抽搐等,可选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3.疹后阴伤 (1)证候: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或见低热,唇干口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
丹痧是一种由痧毒疫疠之邪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腐烂,全身布满鲜红皮疹,疹后皮肤脱屑,杨梅舌为特征,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又称“烂喉痧”,“喉痧”,“烂喉丹痧”,“疫毒痧”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各种年龄均可发...
丹痧是一种中医术语,指的是由于气血不畅或情志不畅引起的面部潮红、发热等症状。常见于患有高血压、焦虑等疾病的人群。治疗丹痧可通过调整饮食、情绪等方式缓解症状。 中文名: 丹痧 英文名: Dysphagia 相关科室: 肾病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感染内科、老年病内科 相关手术: 丹痧手术、丹痧...
丹痧介绍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尤以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丹痧专家答疑丹痧是什么病啊? 烂喉丹痧是什么原因 烂喉丹痧与麻疹如何鉴别 烂喉丹痧是什么...
丹痧主要病因是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有传染性,属乙类传染病 导语:丹痧是一种有猩红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被称为假装喉痉挛,溃烂的猩红色,或缓解松弛。临床以发热、喉咙痛或伴有腐烂,全身弥漫性猩红热皮疹为主要特征。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特别是2至8岁的儿童。如果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在发病...
'''丹痧''',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疒丹)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属[[疫疹]],流行于冬春季节。多见于2-10岁小儿。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由表入里...
丹痧通常是指一种皮肤出现红斑或丘疹,伴有瘙痒或疼痛的皮肤病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过敏反应、感染或某些皮肤病。 丹痧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昆虫叮咬等。此外,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在一些情况下,丹痧可能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外在表现,如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诊:丹痧巳退,皮肤脱屑,潮热(体温37.5°C)鼻衄,右颌下有核作痛,咳嗽,夜烦,唇干,舌赤红转润,脉细数,温邪伤阴,火毒未清,肝肺燥热,治宜养阴清肺,泄热解毒。处方: 生地15克 赤芍10克 丹皮6克 甘草3克白茅根12克侧柏叶10克 川贝母6克 牛蒡子6克 连翘10克 玄参6克 金银花6克白薇5克藕节3个 ...
丹痧也称烂喉痧、疫疹,属温病范畴,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8岁小称,常发生于冬春季节。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有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猩红热。 症状: 脓性分泌物、瘙痒、淋巴结肿大、脱皮、畏寒、高热、红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