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可引起下列并发症: 淋巴管阻塞 脓毒症 菌血症 感染性休克 查看更多 丹毒的诊疗 章文文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血管外科 预后 丹毒患者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在积极的抗生素治疗后可治愈;但是皮肤可能需要几周才能恢复正常,且治愈后常常有脱屑的现象。
丹毒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被感染部位的皮肤表层、皮下组织(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常见感染部位是面部和下肢(小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周围扩大。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及头痛、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面部和下肢有边界清楚的...
丹毒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破损的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所导致,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丹毒如何分类/分型/分期?本病根据皮损的表现,可分为水疱型、大疱型、脓疱型、坏疽型、游走型、复发型等。这些分类对患者来说,意味着疾病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 会累及哪些部位或器...
丹毒会表现出哪些皮肤症状以外的全身症状? 丹毒起病较急,会有寒战、高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常发生得比皮肤症状更早。 丹毒为什么可能损害肾功能? 引起丹毒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A 组 B 型溶血性链球菌同样是引发肾小球肾炎的病原体,丹毒患者体内 A 组 B 型溶血性链球菌处于活动状态,可累及肾脏,对肾功能造成一...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 别名:圣弗朗西斯氏病 phlogosis hieropyra Saint Francis' disease 圣弗朗西斯病 流火 英文名:erysipelas ...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治愈后容易复发。临床分类本病根据皮损的表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发生在猪身上的一种病害。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猪丹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急性败血症病死率高达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危害较大。猪丹毒的防治方法可采取疫苗预防和使用药物...
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又称为“急性网状淋巴管炎”,俗称“流火”。皮肤破损是丹毒发病的重要诱因,皮肤表面各种创伤均是病菌侵入的缺口,比如像袁阿姨的足癣,或者被昆虫叮咬,耳鼻黏膜破损,或者患有湿疹、小腿溃疡等其他皮肤病,导致皮肤有微小的破损,就...
丹毒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微隆起的皮肤红疹、色鲜红、中间稍淡、边界清楚,压之褪色。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性脓毒症。 治疗时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用 50%硫酸镁液湿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如静脉滴注青霉素、头抱菌素类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