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这种现象就叫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失恋的人越是想要忘记前男/女友,反而越是无法控制地回忆起与对方之前的点点滴滴,苦不堪言;比如失眠的...
白熊效应严重的自我内耗等于毁灭正文: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进行了一个经典实验让参与者在5分钟內尽量不要去想一只白熊。如果他们想到白熊,就按一下按钮,结果显示,尽管参与者极力避冤,白熊的念头仍频繁出现。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小知识可思信留言#心理 #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 #心理...
1987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他把参与者分成2组。要求第一组在5分钟内不能去想白熊,第二组的人可以想任何东西,包括白熊,并且两组人每次出现白熊的念头时都要按一次铃,以此来测量他们想起白熊的次数。结果,被告知不要想到白熊的人,按铃的次数最多,这就是著...
韦格纳认为,这和大脑如何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有关。大脑把这个指令分为两部分,分别由两个不同系统去执行。大脑的一部分负责将人的注意力从被禁止的想法那里引开,就像韦格纳实验中不去想白熊的人一样。韦格纳将这个过程称为“操作”,操作依靠大脑的自控系统来完成。 大脑的另一部分负责“寻找证据”,证明你没...
——读丹尼尔·韦格纳等《人心的本质》一书有感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丹尼尔·韦格纳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开创的“谷歌效应”“白熊实验”“交互记忆”等研究改变了许多人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人心的本质》一书是他在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与霍金相同的疾病)之前构想出来,这种退行性疾病慢慢破坏了他的行动能力。韦...
韦格纳将这个现象称为“讽刺性反弹”: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回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压抑人的本能,就会产生“讽刺性反弹”,越不去想就越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很难抵制诱惑。节食者总摆脱不了满脑子的碳水化合物;戒烟者脑子里都是自己平时最喜欢的香烟;偷窃成瘾的人眼里到处都是别人保管不善的钱包...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白熊实验”。 韦格纳教授告诉参与实验的学生,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白熊。如果想了白熊就要按铃。 结果,平均每个人都在五分钟内按了6次铃。其中一位女生,在努力克制的前提下还按了整整15次铃。
在本书中,社会心理学泰斗丹尼尔·韦格纳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他融合社会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解释复杂人类人性和行为的极简思维工具——心智知觉地图。每一个读懂这个工具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绝妙之处,它能够帮助我们回答有关人类的诸多问题。比如人类感知世界和评判世界的方式是什么?态度...
《白熊实验》 丹尼尔 韦格纳白熊=不想要的想法大脑只接受肯定表述的信息,所以越是告诉自己不要想白熊,越是会想白熊。大脑具有联想功能,遇到与白熊相关的问题,就会想到白熊。怎么处理白熊?1思维压抑=强迫自己不要想?NO.压抑会造成强烈的反弹。告诉自己少吃点的人,往往吃的更多。戒烟(酒)之后一次复发,之前的努力白费...
作者: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M. Wegner) 译者:--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7 平装:32开28页 ISBN:9787115485359 定价:49.00 内容简介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住着一头“白熊”。我们时常疯狂地追逐着貌似能使我们解脱的那道光芒。但最终,越是盲目地逃避我们就越深陷在痛苦的想法中为何越不想想起某个人,他就会越盘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