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箴言: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 【原典】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春秋 左丘明 《左传·桓公二年》)【注译】君人者:统治民众的人,指国君;昭德:昭示善德;寒违.禁止邪恶:临照:亲自监督。全句译意为:作力国君,要弘扬昭示美好的品德,禁止违背道德和法纪的恶行,亲自检查各级官吏。【品读...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春秋 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 【注译】 全句译意为:用文饰、色彩来记录它,用声音、明亮来发扬它用以明显表示给各级官吏知道,使各级官吏有所警戒和畏惧,而不敢违反和破坏纪律。 【品读】 这不仅是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纪律”...
百官:百官bǎiguān各种官吏 于是:(连)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有时也表示因果关系。 于是乎:连词。于是。表承接。 小提示:"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
古文翻译《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请有识之士帮忙翻译,不懂的就别混分了.需要热
意思是:增减也有一定的数量,用文饰、物品来记录它,用声音、明亮来发扬它,以此向百官展示。文物昭德是《左传》记述的美学观点。指用礼乐典章制度等显示君王之美德,“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德行之道,需俭朴而有节制,增减事物应有度数。文物与声明,皆为纪事之物,展示德行于世。以文物记事,使之流传后世;以声明发之,昭示德行于众。以此向百官展现德之风貌,引领其效仿。德之重要,不仅在于其内在之质,更在于其外在之形。节俭有度,不仅体现个人品德,更关乎社会风气。增减事物,应有...
“故昭令德以示子孙”上一句是: “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 这是出自于 先秦 左丘明 所著的《臧哀伯谏纳郜鼎》。 附《臧哀伯谏纳郜鼎》全文赏析 臧哀伯谏纳郜鼎 作者:左丘明朝代:先秦 夏四月, 取郜大鼎于宋, 纳于大庙, 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 ...
【题目】“文物”一词开始见于《左传》(恒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该古籍中所说的“文物”是指()【题目】“文物”一词开始见于《左传》(恒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题目】“文物...
题目4)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 示子孙。(《左传·臧哀伯谏纳部鼎》)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臧哀伯谏纳郜鼎原文。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