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原始社会晚期,爽鸠氏、季荝氏等部落在此繁衍生息;商代称“齐”,为东夷重要城邑。西周初年,姜太公受封营丘,建齐国,开“东方大国”之基业。公元前859年,齐献公迁都营丘,因临淄水而更名“临淄”,自此作为齐国都城,历经姜齐、田齐两代,延续638年。秦汉...
重新设立临淄县,并在其西北部设置溡水县,这两个县均归青州管辖。至605年,隋朝政府裁撤溡水县,将其辖区并入临淄县,同时将临淄县治所迁移至高阳旧城,划归北海郡统辖。该高阳旧城遗址现位于朱台镇境内,具体位置在南高阳村以西。
临淄历史悠久,是后李文化的蔓延地区。从1988~1990年发掘的后李官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看,早在8000年左右之前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02 打铁花 打铁花是淄博独特而古朴的民间娱乐,产生于元朝。那时冶铁业昌盛,铁水熔化之后,金星四溅,这触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于是一项民间活动-打铁花便产生出来...
临淄高铁北站,作为连接古代街市与现代交通的重要枢纽,见证了临淄古今文化的交融与传承。这座高铁站不仅承载着便捷的交通功能,更是临淄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其设计巧妙,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既展现了临淄古街的韵味,又彰显了现代交通的便捷。
进入西汉时期,临淄成为齐国和齐郡的治所,其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随后,在东汉至西晋期间,临淄又作为青州治所,凸显了其在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历经东晋至隋代的变迁,临淄始终保持着齐郡治所的地位,直至北齐时期一度废置。然而,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的复置,标志着临淄历史的再次复兴。此后,在蒙古至元...
历史上,临淄曾做过六个时期的诸侯国——齐国的都城,也可称作六朝故都。临淄曾经作为齐国国都1100多年,包括周代齐国国都800多年、汉代齐国国都近250年、魏晋齐国国都50多年。战国时期,临淄成为天下最著名和最富裕的城市,“民众殷富,海内称最”;西汉时期,临淄“人众殷富,巨于长安”。在这段时间内,临淄的城市...
临淄是中国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是齐国故都,历史悠久,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1.太公封齐:又称姜太公封齐,是指周武王灭商后,将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地,都营丘,建立齐国的历史事件。 太公望是周武王的军师,为周武王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周武王为了表彰太公望的功绩,将他封...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建立齐国.至桓管称霸,临淄人口已过20万,号称"海内名都".自太公封齐至秦灭六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悠久的历史,繁盛的文明为临淄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出土文物数以万计,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2004年初,古都临淄踏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路....
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封姜太公于齐地,由此开启了齐国的历史篇章。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将都城从薄姑(今山东博兴)迁至临淄,使得临淄成为齐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经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更替,临淄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繁荣。在战国时期,齐国以其雄厚的国力和繁荣的文化而著称,...
桓公台遗址,位于齐都镇,俗称“梳妆台”、“点将台”,是齐都临淄城内宫室建筑群中一座高台建筑,也是当年整个都城的制高点。今天的恒公台,已不复昔日的辉煌,被大片麦地所包围,静静等待着有人去探索它的光辉历史。五、管仲墓 管仲墓,位于临淄区牛山北麓,明朝《青州府志》记载:管仲墓,牛山北麓。旧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