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根据辨证论治可分为以下五种证型: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治以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治以通腑化痰。方用大承气汤加味。 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扶正祛...
3.明辨病性中风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多以标实证候为主,根据临床表现注意辨别病性属火、风、痰、血的不同。平素性情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发病后甚或项背身热,躁扰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则多属火热为患;若素有头痛、眩晕等症,突然出现半身不遂,甚或神昏、抽搐、肢体痉强拘急,属内风动...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中风”辨证论治。 中风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中风临证,首辨中经络或中脏腑,中脏腑者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应辨阳闭阴闭,同时应辨当前所处病期。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中脏腑则昏不知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肢体不用。 中脏...
历代医家对于中风的论述观点不一,先秦两汉时期, 医家认为外感和内伤为中风主要致病因素, 多从“内虚邪中”立论,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是发生中风病的主因。《灵枢》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后各代医家又相继提出了自己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风是严重疾病,一旦出现了中风,患者轻则出现半身不遂,重则还会有丧命的危险,所以,在面对中风问题时,我们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中医根据病因将中风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种类的中风,需要用不同方子来治疗。下文就从辨证论治的角度,盘点了中医治中风的几种中药方子。如果你也有中风困扰,想要治中风的话,不妨来了解下。
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了解病史及先兆中老年人,平素体质虚衰或素有形肥体丰,而常表现有眩晕、头痛,或一过性肢麻、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多有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诱因。若急性起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
2.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为其病机六端。 3.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 4.中风的辨证论治: ...
田维柱在临床治疗中风病时主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取穴方法相互配合,以脏腑辨证取穴法和三焦取穴法为基础制定针刺方案。因此,田维柱应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取肝区、肾区以调整脏腑功能乃针对肝肾亏虚之病机根本,因半身不遂为上、下肢体痿废不利,语言不利病位亦在膈之上,所以取上、下焦区,...
1.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2.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3.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 4.中风的辨证论治: 中风—急性期 中经络—神志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