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通常控制在500-800℃之间。这一温度范围的选择是为了加强板材表面的铬氧化物膜,减轻轧辊对钢板的冲击,从而提高冷轧的效率和质量。开轧前,钢板会经过一定温度的预加工,以确保其进入轧机时处于适宜的温度状态。 二、终轧温度范围 终轧温度是冷轧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与开轧温度相比,终...
1. 强度指标变化规律:当终轧温度控制在γ相区时,屈服强度可提升15%-20%,这源于动态再结晶形成的等轴晶结构 2. 延展性转折点:超过AC3温度30℃时断面收缩率出现峰值,但继续升温会导致韧性急剧下降 二、微观组织演化特征 1. 奥氏体晶界迁移:850-900...
普碳钢热轧工艺中,终轧温度的关键控制范围通常为800℃基准值,这一温度确保奥氏体组织处于最佳塑性变形区间,同时避免晶粒异常长大。化学成分(碳当量每增加0.1%,终轧温度需下调15-20℃)、产品规格(厚度超过20mm的板材需提高终轧温度20-30℃)及轧机设备特性(连轧机组末架比单机架轧制降低50-80℃)均需动态调节。温度...
终轧温度是指轧件完成最后一道轧制工序时的温度。 - **选项A**:正确。终轧温度的定义即为轧件在最后一道轧制过程结束时的温度,直接影响产品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 - **选项B**:错误。“产品成捆”属于轧制后的收集步骤,此时温度通常已因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而降低,并非终轧阶段。 - **选项C**:错误。“产品...
在热轧钢生产中,开轧温度是指第一道的轧制温度,一般比加热温度低50-100℃就行,但在生产现场,一般都希望开轧温度高一些,以便提高轧件的塑性,降低它的变形抗力。节省动力,易于轧制变形。开轧温度的上限取决于钢的允许加热温度,开轧温度的下限主要取决于终轧温度的限制,。轧件一般在整个轧制过程中应保持单相奥氏体...
终轧温度对中厚板的焊接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在较低的终轧温度下,中厚板的焊接性能可能较差,容易出现焊接裂纹等缺陷。适当提高终轧温度可以改善中厚板的焊接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然而,过高的终轧温度可能导致焊接接头组织粗化,降低焊接性能。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
3.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在轧制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环境温度的波动对钢板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从而保证终轧温度的控制。 综上所述,影响中厚板轧制终轧温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分、轧制工艺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终轧温度,以...
使煤气和空气,在烧嘴层蜂窝体立体层面区域内瞬时短暂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高于蜂窝体可承受温度,但随即被正常温度废气冷却,周而复始造成破碎;此外煤气中高温灰尘会引起蓄热体熔蚀加重了破碎。解决措施主要为,选用更高温度的蓄热体,并经过高热稳定性处理,增加孔洞直径,增加壁厚。
RDT(Roughing Delivery Temperature)即粗轧终轧温度,指的是粗轧阶段最后一架粗轧机出口处的带钢温度。这个温度对后续精轧阶段的工艺条件和钢材的最终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若RDT过高,可能导致钢材在粗轧过程中晶粒过度长大,从而影响产品的强度和韧性;而RDT过低则会增加后续精轧的轧制力,可能引发设备过载等问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