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是支持主张「佛性论」的禅僧摩诃衍。一派是支持倡导「空性论」的莲华戒。据记载,莲华戒赢了这场辩论,结果惨遭摩诃衍的四名杀手捆腰陷害。学者研究中观思想时,甚少会关注这些暴力问题,或认为那是毫无根据的传说。然而,「探讨佛法不能只停留在教科书的谈法,面对暴力时,暴力便是一个真实的议题,从佛教的...
中观,中道,无常等等这些概念的坚定,会稳固我们正确的观点,而不是永远固执的呆在某一个自我见解中。比如有我,或者无我,而是进入一种没有矛盾的状态,非有,非无,既有即无,从一体知道一切,从一切知道一体的正确观念中。于是我们的心识,不在一中,也不再一切中。哪里都不在,这就是空性。 另外空性也可以用有常无常...
中观学派的「空性」是由否定经验实体而显现的,可以把它解说为「缘起」、在哲学上的名称是「绝对」。而对于「空性」修行的达成,是可藉由瑜伽修行的经验来体证的。吾人若依龙树「中观」第二十四品第九颂:「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应成学派(即月称论师此系的中观思想)则高谈为「第...
胜义有与毕竟空,都只是名假安立,但要知道:胜义有与毕竟空都是对空性一种表述。胜义有的“有”与毕竟空的“无”,都不是我们世俗观念的中“有”或者是“无”,有离二边对待的,即不可以用有法或去无法去描述那个空性的状态。般若如大火炬,触之则烧,掩之则烂,不堕有边,不堕无边,亦不堕所谓的中。 佛陀...
2. 寂天所代表的中观学派,其空性观点则更注重于分析事物存在的本质。中观派认为,一切法(事物)都是无自性空的,即它们不存在独立不变的实体。中观学派强调缘起性空,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3.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识”和“法”的理解。唯识学派强调意识在构成...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真正的理解“空”这一概念,必须从“无自性”和“空性”这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无自性。佛教之中,往往认为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有条件产生(本心)的假象,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比如桌子就是一堆木头、木板、铁钉等为条件,一旦没有这些条件,桌子也就不存在了。但在一般人的眼中,桌子总是独立...
以中观的观点,空性是有为法的性质,所以与有为法不一不异。有为法的性质为空,所以不异。空非因缘法,所以不一。可以详读中观今论。和中观论颂讲记。中观以八不中道来说明此一问题。‘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证悟空性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大圆满,是通过上师的加持和自己的信心来证悟;一般密宗,是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来证悟;中观的证悟,则需要依靠以龙树菩萨的论典为主的各种显宗理论来推理。 空性修法非常重要。我平时最强调的,是出离心与菩提心,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中观修法,大圆满修法基本没有涉及,但中观修法...
空性中没有五蕴,没有十二处,没有十八界。也就是在空性中,凡夫境界上凡夫自以为的真实存在一丁点儿都没有。 2,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玄奘譯本) 观自在菩萨告诉我们空性中凡夫境界的存在没有,那佛陀说得法有没有? 这段经文说得是没有十二因缘(十二缘起)。 十二因缘(十二缘起)是佛陀证道...
众因缘所生的法,我说就是空性,也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广释 抉择中观正见 “我”在藏文中不是很明显,“我”指龙猛菩萨也可以,因为龙猛菩萨是根据佛的经典才宣说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我”指佛陀也可以,因为佛陀在《楞伽经》、《大般若经》、《宝积经》等经典中都有“我说一切法空”等的词句。对于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