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在各自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又都根据自身发展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进行着“医学目的”“医学模式”以及研究范式的变革和调整。西医学的“疾病医学”体系,已经开始向健康医学、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4P医学(指医学的预见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经络与傅尔经络是不同。傅尔经络相比于中医经络而言,中医讲究整体观、恒动观,在中医经络中,肝经并不是指现代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脏,脾经也不是指代解剖学意义上的脾脏。而傅尔经络的测量点却会对应实质的器官组织,肝经对应肝脏,脾经对应脾脏。不得不说,在现代医学理疗和解剖学的流行中,傅...
经络的“经”在《医学入门》谓:“脉之直者为经。”即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它沿一定的循行路径分布于身体的较深部,是经络中直行的主干,与各脏腑密切联系。经络的“络”在《灵枢·脉度》为:“支而横者为络。”可见经脉的分支称为络脉,横行于身体较浅表部,没有一定的循行路径。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
经络是五脏六腑联系的通道,中医通过经络感知五脏六腑经络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这是我国中医最早的理论著作,在这部书中,五脏六腑的名字得以出现,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六腑为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吕氏春秋》一书中也有“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的记载,既然...
中西医学的理论系统的根本差异可表现为以下: 一、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与可实证性 医学的理论系统是医学的解释说明系统,由生理、病理、病因、药理等部分构成,藉以说明生命和疾病的不同问题。中西医在理论范畴方面最突出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理论的可实证性和不可实证性。 (一)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 了解中医学的人都能...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中西医结合是指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的一种医疗模式。它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以维护和改善人体健康为目标。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展开论述。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包括了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诊断方法等。中医...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讲整体观,西医讲微观。 中医讲医道,医学实践在医道的指导下进行;西医讲实践,实践总结出结论再定性为医学理论。 中医的医道是天道,是通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方式形成的,故医道是绝对真理,亘古不变;西医的医学是通过有形层面的实验得出暂时的结论,故其医...
《中医西解 中西医学理论的深度融合》主要是以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现代医学理论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做现代化的解读。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解读首先是从“经络”开始的。在确定经络实质的基础上,进而能够分析经络运行“气血”的实质,对“气”、“血”的本质作出判断,并从气血的本质进而推断出“阴、阳”的本质;...
中外医学史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社会背景〉 先秦两汉时期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哲学: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可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其中关于阴阳、五行、气、精、神等哲学概念的认识是中医理论之渊源。〈社会背景〉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