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其效甚速:锦纹大黄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 一日,切晒;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份用红花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一份用当归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
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
大黄为历代医家本草和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 早在一千多年前,张仲景就在《伤寒杂病论》中广泛应用大黄,最著名的如大黄牡丹汤、大承气汤等,主要用于热结便秘。因其药性猛烈,大...
中药大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等。 1.清热泻火 大黄味苦,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大黄后,可以减轻高热、口渴、咽干等不适症状。 2.凉血解毒 大黄性寒,归脾经,能够凉血解毒,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大黄时,能够改善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等症状。 3.泻下攻积 大黄...
《中药大辞典》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掌叶大黄: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唐古特大黄: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
大黄是一种性寒的中药,可以用于治疗积滞便秘、目赤眼肿等症状。大黄属于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味苦,性寒,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以及凉血解毒的功效,能够缓解积滞便秘,还可以缓解热毒疮疡,使热毒下泻。大黄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中药大黄是临床中应用范围很广的一味中药,它的功效是泄下、消痈、消积、活血,可以通过中药大黄来改善人体的疾病和症状,比如针对于患者出现的便秘还有高热,都可以通过大黄来进行治疗。大黄非常适合体内有实热的患者,表现为周身发黄、黄疸,以及眼睛发红、周身皮肤出现痈肿,还有因为淤血导致的闭经、月经不调,都可以用大黄...
大黄,这一中药名源自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茎,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具备多种功效,如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利湿退黄等。在中医经典名著中,大黄的论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充分展示了其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大黄的记载如下:“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
中药大黄和什么搭配在一起好?1、大黄搭配茵陈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和退黄疸效果,主要治疗小便不利和全身发黄。和大黄搭配在一起,能清热利湿和退黄利尿,能辅助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和湿热性黄疸。2、大黄搭配红藤 红藤可达到清热解毒效果,和大黄搭配在一起,能清热散结,辅助治疗湿热肠痈肿块,适合右下腹疼痛,按压时有...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我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我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