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在揭示和理解不同天然产物独特的生物合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生物学的理念设计并改造获得更多新结构和优良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已经成功解析了链丝菌素、庚糖杀菌素、白黄菌素等的生物合成机制,相关研究为药物的开发和设计...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组在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保罗霉素生物合成的启发下,设计创建了从分支酸到NAD+的人工合成途径—C3N途径。在C3N途径中,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参与吩嗪类化合物(PhzE、PhzD)和保罗霉素(Pau20)生物合成的酶与芳香族化合物降解酶(NbaC)完成了从分支酸到喹啉酸的转化;进一步利用N...
本研究由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人员与加拿大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科学家合作完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课题组博士生郝婷婷和副研究员谢周杰博士(现于天津科技大学工作)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陈义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
组长: 陈义华研究员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话/传真:E-mail: chenyihua@im.ac.cn 教育经历 1994.9-1998.6 南京农业大学,大学本科1998.9-2001.6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01.9-2005.7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06-2011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UW-Madison), 博士后、研究助理...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在揭示和理解不同天然产物独特的生物合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生物学的理念设计并改造获得更多新结构和优良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已经成功解析了链丝菌素、庚糖杀菌素、白黄菌素等的生物合成机制,相关研究为药物的开发和设计提...
事业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im.cas.cn)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雄厚基础、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重点实验室陈义华研究组,主要从事微生物天然产物资源的开发和生物合成的研究。主要研究微生物产...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组在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保罗霉素生物合成的启发下,设计创建了从分支酸到NAD+的人工合成途径—C3N途径。在C3N途径中,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参与吩嗪类化合物(PhzE、PhzD)和保罗霉素(Pau20)生物合成的酶与芳香族化合物降解酶(NbaC)完成了从分支酸到喹啉酸的转化;进一步利用NAD+合成...
陈义华 博士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做博士后,进行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2011年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到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独立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