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更新世是中国第四纪气候波动幅度最大和冷暖变化明显的时期,冷期在西部发育了中国第四纪最大规模的山岳冰间,暖期在东部广泛发育红土,按多种气候标态可大致分为两寒夹一暖3个时期气候:中更新世早期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气候、中更新世晚期气候。中更新世早期(0、73-0.60Ma BP)气候中国气候寒冷,青魔高原对...
中国中更新世,中更新世是中国第四纪气候波动幅度最大和冷暖变化明显的时期,冷期在西部发育了中国第四纪最大规模的山岳冰间,暖期在东部广泛发育红土,按多种气候标态可大致分为两寒夹一暖3个时期气候:中更新世早期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气候、中更新世晚期气候。
封面新闻记者12月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昝金波、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与研究员张伟林,联合国外相关学者,探讨了中亚以及我国西北地区360万年以来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综合集成分析了河流阶地地貌、风沙黄土分布和古人类遗存等数据,揭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气候波动幅度的增大和环境...
岭南地区的中更新世及更早的旧石器集中发现于广西的百色盆地。盆地内早期的石器属于典型的砾石石器工业。从几个经过发掘的遗址来看,石器原料皆是来自河滩的砾石,均以砂岩为主,其余还有燧石、粗砂岩、角页岩、页岩等,但数量都很少。目前所报道的大型石器都以砾石为原料直接加工,加工的方法基本只见锤击法。加工方向以单...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英文名: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 简称为MPT)标志着全球古气候从对称的4万年周期波动转变为不对称的10万年周期,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事件。现象描述 在中更新世(距今约125-70万年)期间地球冰盖消长、海温变化等由原本低振幅对称的4万年周期转变为高振幅不对称的10万年周期,这一现象被称为中...
中更新世是中国第四纪气候波动幅度最大和冷暖变化明显的时期。冷期在西部发育了中国第四纪最大规模的山岳冰川,暖期在东部广泛发育红土。按多种气候标志可大致分为两寒夹一暖3个时期气候。中更新世早期(0.73-0.60MaBP)气候中国气候寒冷,青藏高原对西南季风的屏障作用开始显现。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山地发生过中国第四纪...
中更新世过渡期(MPT)[约125万至85万年前(Ma)]标志着冰川间冰期气候特征的转变(1,2)。关于MPT起源的一个普遍假设是,冰川深海环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特征是在0.90 Ma左右出现了环流“危机”(海洋同位素阶段24至22)(3)。使用来自南大西洋(开普海盆)横跨MPT的高分辨率成对钕、碳和氧同位素数据,我们没有发现深海...
5月12日,记者从广西民族博物馆了解到,近日,该馆古人类研究中心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发表论文,公布广西崇左岩利洞新发现的中更新世早期大型哺乳动物群的综合研究成果。 初步的铀系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岩利洞哺乳动物群的年代距今约60万年,处于“中更新世气候革命”事件之后。岩利洞动物群基本完成从早更新世...
相反,在受亚洲季风和西风显著影响的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湿润环境和森林生态景观在早更新世时期占主导地位,中更新世以来气候急剧干旱化导致开阔栖息地的扩展,为古人类的扩散提供了有利而充满挑战的条件,对欧亚大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空间扩散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