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眼镜”,或者说有色眼镜,是指制度差异所带来的刻板印象、歧视或者偏见。这种恶意和误解也成为中国在国际传播中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障碍之一。 第二个是“巨龙”,它代表着跨文化传播当中的符号转换和认知差异。在中国,龙是中国文...
编者按 11月11日,上海报业集团宣布深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新”字为要,一系列创新举措席卷而来:聚焦核心业务、优化媒体布局,坚持内容为王、壮大头部效应,凸显质量与流量、构建科学度量衡,重塑生产机制、形成...
#中新社70年#1952年9月14日,“今天,中国新闻社成立了,算是母鸡下了蛋。但是这个蛋,孵出来的是鸡还是鸭,要靠大家的努力来决定”,“从47个开始”那篇著名的讲话之后,中国新闻社的队伍从“海棠院”出发,日益壮大,浩浩荡荡。七十年了,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一直走着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廖承志#先生。 °中...
扫码打开 手机搜狐网 无需下载APP 精彩内容随时看实习| 中新社“庖丁解news”工作室招聘实习生 2023-06-25 18:35 发布于:山西省 编辑:杨诗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首赞 +1 阅读() 内容举报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庖丁解news 23-07-12 10:56 来自微博视频号 【#中新青年说#】中新社国际传播部魏园:互联网语态就是要人格化、故事化、口语化,新闻报道必须要把握时代最敏感的那根弦,否则会陷入自说自话、内部循环的被动境地。 L庖丁解news的微博视频 ...
随着“那英战列强”“大战八国联军”等话题的出现,整体舆论环境呈现出非理智、极端化的态势,一些网友对节目的讨论开始变味儿。在这之中,某些自媒体和营销号更是有意将网友观点“舆情化”。 张志安对此分析指出,大部分网友是出于一种“朴素的...
庖丁解news 22-09-20 17:40 来自微博weibo.com 【#中新社70年#】58年前,中新社专访了李四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日前致函中新社总社称,《李四光年谱》中提到,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在1964年为中国新闻社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科学事业的专论。但中国科协没有保存资料,希望中新社协助,于是,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