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中国各区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分化,形成“双重中心-外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上海社联2023年度论文《分工与协调: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新理论与新路径》(原载《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8期,作者陆铭、向宽虎、李鹏飞、李杰伟、钟粤俊)中,陆铭等作...
外围(前面分布图中橙色圈与黑色圈之间)的话,有三个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成都平原,辽河平原。其中两个已经有了相应的国家中心城市,那就是广州与成都。这么一分析的话,下一个甚至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已经呼之欲出,那就是辽河平原的沈阳。不过,对比广州与成都,沈阳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东北...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用捷夫指数q来衡量。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图1为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图2为2002-2017年两城市群发展阶段变化图。据图判断目前北部湾城市群( ) A...
历代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往往采取强干弱枝的策略,将富强之士举家迁到都城及其他城市,这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政治中心地位。从中国城市起源与发展来看,城市与乡村具有明显等级差别,城市属于政治意义上的“中心”,是行政中枢,乡村则是“外围”,城市对乡村具有很大的向心力。 分工视角下的唐代城市体系 尽管我国城市在发展...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用捷夫指数q来衡量。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
1.资源集聚效应 数字经济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投入。由于中心城市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数字经济企业和相关产业的集聚,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其经济实力。相比之下,外围城市在资源获取和吸引力方面相对较弱,导致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2.产业...
解析 C 14.B 15.C [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中心城市发展时,虹吸效应强,外围城市发展时,扩散效应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时,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当,结合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t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外围城区包 括西岸城区(西区,即胶南)、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 等外围区市的现状城区。规划重点是识别更新对象,明确重点区域。 其实这个规划也没有太多新意,因为此前所有关于青岛中心城区的规划都是市内四区加北岸的城阳和西岸的开发区,唯一的区别是本次西岸加上了王台和灵山湾的部分区域,也算是小小的扩...
不同的是,市中心和城市的外围还是有着一些本质的区别,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1个区别,产业不同。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市中心和外围的产业,是有着最本质的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市中心主要是以金融业,科技业,互联网行业为主体的大型企业,而且市中心的产业也是整个城市的精华。而外围的产业就相对来说要弱一些,...
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中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称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邻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按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可将城市分为滞后型、中等型、较发达型、发达型。下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