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主要强调了“诚”和“信”在人的立身处世中的重要性。从《中庸》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到《论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再到曾子和孟子的观点,都在强调真诚和守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因此,为材料一拟写的标题应该突出这一中心思想。 示例:《诚信:立身处世之基石》《人与人的交...
1.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诚实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规律法则。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 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1],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2]。 【注释】 [1]从容:举止行动。 [3]固执:坚守不渝。执,握住。 【翻译】 诚,是上天赋予人们的道理;实行这个诚,那是人为的道理。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他为人处世自然合理,不必苦苦思索,他...
8、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译文: 真实无妄是天生万物的道理,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9、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译文: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符合于中,不用思虑就有所得,从从容容就会符合中庸之道,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圣人,努力求得真诚的人,就...
【译文】一致性是天之道;而追求言行一致则是人之道。言行一致的人,不必劝诫而能守规矩,不必多想而能 有所得,在规矩框架下游刃有余,这就是圣人。追求言行一致的人,都选择“善”并坚定不移根植于心。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軏,其...
(共6分)材料一:《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这里的“诚”,指的是自然界一切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虚假。我们人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秀,应该把追求真诚作为立身处世之本。 《论语》也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谨而信,泛爱众”;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朋友有信”,都是在...
《中庸》:"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真诚,是天的运行之道;学习做到真诚,是人的准则。真诚就能不勉强而刚刚好,不用思考就能得到,从容地走在中庸之道上;学习去做真诚的人,就要选择做善的事,并且坚定的执行下去。 学习圣贤文化...
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其主要表述为: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相当于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
诚者,天之道:天道即使自然运作规律,自然的事物只是客观的存在,自然不存在真假。自然只是出于真实无妄的本真状态,自然是“诚”的。 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就是使诚,达到诚。人有种种虚情假意、认知错误、情感冲动,这都会让人偏离本真。此句之意为人该让自己回归真实、正确的状态,也就是回归孟子所说的“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