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
《中庸》全文+译文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后来经过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子思像子思像人物之一,...
中庸白话文作者:子思内容简介:《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最近更新:2025-04-23 最新章节:第33篇 第1篇 第2篇 第3篇 第4篇 第5篇 第6篇 第7篇 第8篇 第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 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 ...
子思点点头,说:“没错。’中庸之道’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不偏不倚,并且坚持不懈地践行。这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修身养性的关键。”老者听完,感激地说:“多谢您的教导,我终于明白了’中庸’的深意。”子思微笑着说:“您能理解,我很高兴。理解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实践。”老...
《中庸》这本书,真的是越读越有味道。今天我们来聊聊子思的这段论述,感受一下他思想的魅力。子思是上承孔子的中庸之道,下启孟子的心性之论,真是个大哲学家。 诚:信用的本质 📜诚,这个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信”,从言成声。成,就是集的意思,比如粮食的收成。诚,就是言行一致,说话算话。记得有位前辈说...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内文的写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无定论,一说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载于另一说是秦代或汉代的学者所作。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经典 文学研究 宋朝 国学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品德,是最高尚的了!但是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做到了。子思接着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则与中庸相反。君子的中庸是因为他们能够根据时机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小人的“中庸”...
其中,子思(又称孔伋)在传承和阐释中庸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探讨子思对中庸哲学的理解和贡献,以及这一哲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子思生平与背景 子思,名伋,字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孔鲤之子。他生活在战国初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流派纷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子思致力于弘扬儒家学说,尤其是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