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下):中山王厝 12.中山王厝 中山王厝(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08年),一称中山衅王,姬姓,名厝。中山成公之子,中山国第五任君主,公元前328年中山成王薨,儿子即中山王位,年仅十六岁。是中山复国后第三任中山王,以此,称为王厝元年。 由于桓王、成王两代国王的励精图治,王厝即位时中山国进入鼎盛时期,跃入了列...
在升鼎的用途上存在不同之处 中原礼制中,升鼎仅用来盛放肉食 而中山国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升鼎也被用来蒸煮食物 77行469字 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战国青铜器 远看“有重量”,近看“有故事”中山王厝铁足铜鼎的外壁 刻满了77行铭文,共计469个字 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的外壁刻满了...
尽管中山王厝称王不是一帆风顺,但经过派出使臣张登游说齐、赵、魏,燕等国,加之公孙衍发起的“五国相王”活动,目的是在于和秦、齐、楚三大国对抗,而燕、赵意在离间中山和齐国的关系,所以都对承认中山称王采取了坚决支持的立场。中山称王之事终于为各国所承认。中山王厝称王,是中山强盛而有实力的表现,使千乘中山国...
🐉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出土于中山王厝墓,案面已朽,仅存案座,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 🐕 错银铜双翼神兽,出土于中山王厝墓中,东西两库各出土一对,共四只,是中山国独有的青铜器。 ️ 银首人俑铜灯,出土于中山成公墓,铜灯以一个耍蛇男子为主要造型,该男子的头尾银制,眼珠...
在河北博物院众多国宝级文物中,有一件中山王厝铁足铜鼎,看似平平无奇,其实暗藏乾坤,被誉为“行走的‘故事书’”。《听!文物在说话》,听听这件鼎的故事。大家好,我是中山王厝铁足铜鼎,出生在2000多年前的古中山国,身高51.5厘米,重60公斤···怎么?看你们的样子,好像觉得我很寻常,难道你们忘了“真正...
徐无闻先生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字学家、书法家,其甲金篆隶真行草各体俱工,清劲秀润,尤其以中山王器字、铁线篆书法知名于海内外书坛。此件临作气息淳古,点画精劲,典雅工稳,极具功力。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书于1991年,徐先生以特制的长锋猪鬃硬毫笔。强调原作的精工细劲的整体风格,字形重心上提,用笔...
科技感十足的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河北博物院 2022-05-26 20:11 发表于河北 即刻点击关注,发现世界的美好 ,时长09:30 标题“厝”为替补字,原本字形为图中所示 来源:社会教育部 觉得不错请点赞哦!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公元前414年,中山王厝的曾祖父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族趁着赵氏的内乱,沿着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建立新都。公元前409年左右,中山武公去世的消息传来,魏氏宗主魏斯马上意识到,这是进攻中山国的绝佳时机。趁着中山国国君年少无知,魏斯派遣乐羊、吴起为将,攻打中山国。攻取中山的战斗,是残酷而又惨烈的。乐...
三器中的大鼎铭文称:“唯十四年,中山王厝作鼎”,方壶铭文称:“唯十四年,中山王厝命相邦贾,择燕吉金,铸为彝壶”,表明二器同时制造于中山王厝十四年无疑。问题的关键在于圆壶。圆壶器腹有子次悼念父亲中山王厝的182字铭文,器底足部另有一行22字铭文为“物勒工名”形式,并有“十三祀”字样。那么问题...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厝大墓 出土的中山王三器 器物上有数以千计的铭文 我们一起来领略 其中方壶上的一段文字 上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发掘了战国中山王厝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青铜大鼎、方壶和圆壶这三件器物上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