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和十四年(956年),周世宗柴荣平定江北,刘晟恐慌,派人到后周京师朝贡,但被南楚所拦住,企图未能实现。乾和十六年(958年)秋,刘晟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子刘鋹继位。
在诸多庙号为“中宗”的皇帝中,李显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一位。他是唐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儿子,排行第七。在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新的皇太子。公元683年,李显即位为皇帝,但在武则天临朝称制下,不久便被废为庐陵王,并先后被迁徙至均州、房州等地。公元698年,李显被召回洛阳...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的八位庙号“中宗”的皇帝分别是西汉中宗刘询、东晋中宗司马睿、成汉中宗李寿、后燕中宗慕容盛、西梁中宗萧詧、唐中宗李显、南汉中宗刘晟和大理中宗段正淳。其中,除了刘询、司马睿可称中宗外,李寿、慕容盛、刘晟昏庸残暴,萧詧 李显、段正淳只是傀儡,这六人获得中宗的庙号都可谓名不副实。
首先,这篇文章以清晰的叙事方式介绍了每位皇帝的历史背景和统治特点。从汉中宗刘洵作为贤明君王的治国风范,到唐中宗李显频繁的废立之痛,每位皇帝都有其独特之处。文章生动地勾勒了他们权谋斗争、政治手腕以及统治时期的兴盛或动荡。其次,文章突出了权谋、荣耀与悲剧这一主题。这七位中宗皇帝的命运迥异,有的因善政...
萧詧早年为梁武帝封为藩王,后率军进据江陵,后自立为帝,萧詧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厉行节俭,但无奈国力一直弱小,只得向西魏称藩,而后北周又多次派兵攻打西梁,萧詧在抑郁中病逝,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唐中宗李显像 七、唐中宗李显 李显(656年—710年),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位...
李显铁青着脸:“中宗是皇帝的专属,不属于臣子。”寻根拜祖叹息:“这是帝制的悲哀,你一事无成,坐享其成,却顶着‘李唐复国中兴’的名号。你一生窝囊,死得不明不白,却有个‘中宗’庙号,只能说这是帝制历史的悲哀。”李显嘴唇颤抖:“后人都这么评价我?我真的这么没用?”寻根拜祖拍拍他的肩膀:“别太...
好在他后面的唐玄宗给力,否则这个"中宗"真是白瞎了这个称号。南汉的刘晟和大理的段正淳,那更是匪夷所思。刘晟上台第一招就是搞严刑峻法,结果三十九岁就嗝屁了;段正淳干脆直接当了个傀儡皇帝,最后还出家当了和尚。八个"中兴"皇帝里,能真正称得上中兴的就刘询和司马睿两位。其他六位?不好意思,就是来...
中宗重新即位以后,政治上毫无抱负。由于中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的皇后韦氏就乘机参与政事,妄图效法武则天,独掌政权。总而言之,李显也是一位比较窝囊的中宗皇帝。第一位:汉中宗刘询 终于等到了一位不窝囊的中宗皇帝了,他就是汉中宗刘询,刘询就是一代明君汉宣帝,戾太子刘据的后代。关于汉宣帝的故事,可以...
算上两个国王,一个附庸国的皇帝,总共就6位中宗,因此就不选四大中宗,直接说说中宗庙号的皇帝,谁最厉害。 这里显而易见,汉中宗刘询是最厉害的。其余5位,司马睿、萧詧、李显、段正淳这4位都可以算做傀儡。刘晟又弑杀成性。这5位真的是没法和刘询比。
九月丁卯,百官上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 在位时期内政也是一塌糊涂。 中宗以来,贵戚争营佛寺,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 显而易见,李显是一个以一己之力拉下『中宗』庙号含金量的人。在李显之后,除了南汉、大理这种小国,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都不再使用『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