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全球权威AI基准测试MLPerf,阿里自研的玄铁RISC-V C906处理器拿下了4项全球第一,性能是同类最优产品的10倍以上。分析人士认为这证明了RISC-V的发展潜力,在AIOT领域实现彻底国产化替代潮已经到来。自诞生以来即风靡全球的RISC-V架构,如今在中国的品牌运作也取得了不俗业绩。 技术优势 出道即巅峰 芯片由...
这篇文章记录了我们团队从2013年7月选择开源的OpenSparc T1开始,如何一步步探索最终选择RISC-V。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展基于Chisel的处理器芯片敏捷开发方法的实践,进行了一系列Chisel与Verilog的量化对比实验,为我们后来选择Chisel作为开发语言提供了依据。(4)2019年2月:《开放指令集与开源芯片 发展报告 》白皮书 2018年...
从晶体管的发明到1971年Intel微处理器4004推出,将近150年间,半导体行业先后经历了技术萌芽期和初创期。科学家开始逐步发现、认识和研究了半导体,也简述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光刻为核心的硅平面加工技术、CMOS电路、非挥发存储器、单管DRAM等重大发明,为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实践证明,理论研究和实验验...
袁永生说:“RISC-V从成立以来,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传统‘核’30年的历程。”上面这张图也列出了2020年RISC-V生态的发展情况,包括参与这一架构研究、产业化的企业、个人、产品和工具。这个数据应该已经比较老了。如果统计2021年,恐怕还会有个量上的急剧增长。 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成为RISC-V发展主场,从今年年中...
基于开源开放的特点,RISC-V 架构在过去十余年中飞速发展,一跃成为 x86、ARM 最强有力的挑战者。有数据指出,ARM 架构用了 17 年完成 100 亿内核出货量,而 RISC-V 只用了 12 年。此外有预测数据显示,到 2025 年 RISC-V 架构的处理器核的出货量将突破 800 亿颗。
2025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包云岗研究员在微博上揭示了香山高性能开源RISC-V处理器项目的发展历程。自2019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致力于推进本土CPU的研发,并最终实现了100%开放、免费使用。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突破,也为自主可控的计算架构注入了新的活力。
问:RISC-V设计是与EDA工具密切相关的,RISC-V发展是否会带动国内EDA发展,EDA又应该如何满足RISC-V的需求呢?包云岗:无论是什么处理器,EDA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国内,一方面有从事芯片结构设计的企业和人员,另一方面中芯国际、华虹等制造企业去负责生产芯片,EDA在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开放趋势角度来看,RISC-V的目标是成为一种由基金会维护的开放通用的指令集架构,按照产业变革路径,整机到处理器芯片到处理器IP,最终到RISC-V标准,是历史的必然。所以,从它诞生开始,因其开放,得到了诸多大型公司和社区的支持,因此生态发展迅速,当生态建设不再由一家公司而是由全行业推动时,其速度远远高于以往由单一...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约300家以上的公司都在关注或以RISC-V指令集进行开发。而发展至今,已经有不少企业基于RISC-V构建了开源芯片关键技术,推出了相关产品,比如平头哥半导体推出的基于RISC-V构架的玄铁910处理器IP核心。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际舆论的动态上。
当前,虽然全球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被Arm和Intel x86垄断,但是2010年在伯克利大学诞生的RISC-V指令集,有望打破这一格局,给中国处理器IP带来“自主可控”的发展契机,尤其对于消费类、IoT等嵌入式应用,RISC-V更像是一道“曙光”!现在,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将RISC-V用于教学,科技巨头纷纷宣布支持RISC-V,并且涌现出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