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国际形势,中国与东盟国家应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互信、加强合作,继续打造亚太地区合作中最成功、最富有活力的典范,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东盟合作行稳致远,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战略互信为中国-东盟合作夯实政治基础 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视东盟...
“两国双园”是指两个主权国家在对方境内互设园区、联动发展的一种新型产能合作方式。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两国双园”建设合作成果不断落地,“双园”结对合作机制下双方园区不断提升产业互联、互补力度,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注入新活力。这是6月13日拍摄的位于广西钦州市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姚宾感叹道,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及东盟科技创新合作的代表性成果在本届东博会上纷纷亮相,充分体现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文莱广西总商会会长郑作亮同样在本届东博会上感受到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澎湃活力。“通过东博会,我们看到东盟国家的产品源源不断地...
人民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李欣怡)7月8日,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报告》。《报告》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区域开放两年多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呈现更加紧密、活跃、全面、深入的发展局面。《报告》指出,中国与东盟合作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双方已连续四年互为最...
2025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教育是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双方各级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对促进中国同东盟国家互学互鉴、深化友谊合作具有积极意义。“千校携手”助力人才培养 2024年8月,以“搭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促进...
中国与东盟已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总额已达7976.3亿美元。在产业升级与创新合作上,数字经济发挥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中国在数字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仅经验丰富,且技术先进,东盟则有独特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势,双方优势互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例如,制造业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等技术...
面对海洋合作治理挑战日益增大的现实情况,务实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不仅是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之举,也将为中国与东盟实现以经济合作带动海洋合作治理提供重要条件。合力补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出短板。截至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20年间增长16.8倍。整体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陆地...
着力提升经贸合作,加快将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成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和“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跨境经济区试点,加快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积极推动与RCEP区域产业链优势互补。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支持扩大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使用本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9月26日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区拍摄的智航载人飞碟飞行器。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作为本届东博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能建现场签约老挝、马来西亚3个国际项目,涉及光伏、绿氢、生物质发电等产业。近三年,中国能建在东盟国家新签合同338亿美元,年增速达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正在惠及更多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