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史十六讲》一书,不以传统的史料堆积为主要内容,也不以简单的时空框架为安排形式,而致力于运用财政政治学理论来重新阐释自商周直至当代的财政史料,从而以财政的视角揭示中华国家的发展规律,通过将财政思想演变与财政制度实践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揭示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的秘密以及向现代转型的艰难...
我为你找到了它的网盘资源: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2018逻辑思维年度硬书)] 希望这个资源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需求,随时告诉我哦!
在交代历史阶段、财政类型、国家理论后,作者详细叙述了中国的财政历史。 商周城邦时代,君主从封地民众获得以力役性质的财政收入,称为“助”;从诸侯获得数量不等的实物性财政收入,称为“贡”。君主的财政支出项目简单,祭祀支出突出,军费与官俸支出不明显。财政管理上,公私不分,国家财产与王室财政区分不明显。随着国家...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第二版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第二版 京东价 ¥ 降价通知 累计评价 0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选择商品系列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第二版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版 - + 加入购物车 更多商品信息 ...
就中国财政史而言,所谓“进行深加工”,主要是指运用理论(特别是政治学理论)框架来概括和解释极其丰富的中国财政史料,就是像赵云旗先生说的,“把财政史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解释财政学发展的规律上来”[12]。中国财政史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可能是,运用理论尤其是政治学理论来解释财政史料,概括中国财政发展规律和治国理财的政治...
> 历史/国学 >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 刘守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图书籍 2018罗辑思维年度硬书 好上学图书专营店 关注店铺 评分详细 商品评价: 4.6 高 物流履约: 4.3 中 售后服务: 4.7 高 手机下单 进店逛逛|关注店铺 关注 企业购更优惠 ...
6,从今天眼光看,汉初的低田赋水平,也不值得过去史书那样的夸赞。国家要履行职能,必然要求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保障财政收入水平过低,要么以削弱国家职能为代价,要么在现实中发展出大量非规范的收入来补充。 起初是三十税一,在武帝末期现实中,已变成每亩缴纳固定数额的定额租金制。后来又把田税变成人头税。舍地而税人 ...
第二讲 概念与理论 就当前中国财政史的学习和研究而言,重点可能不在于收集与堆积史料,而在于对已有的财政史料进行阐释;在阐释过程中,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概念与理论,但更重要的是运用政治学的概念和理论来进行,以便整体地把握财政制度与相关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本讲的目的,是交代一些财政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 作者:无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68.00 定价 ¥68.00 配送至 浙江杭州市 至 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浙江省新华书店旗舰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