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蕨属(拟蕨属)(Pteris) 栗蕨属(Histiopteris) 28卤蕨科(Acrostichaceae) 卤蕨属(Acrostichum) 29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 光叶藤蕨属(Stenochlaena) 30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中国蕨属(Sinopteris) 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 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 碎米蕨属(Cheilosoria) 隐囊蕨属(Nothola...
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在其他科如槲蕨科、顶育蕨、崖姜蕨、鳞毛蕨科、草质复叶耳蕨、单叶贯众、低头贯众、弯羽鳞毛蕨等中也得到了体现。合囊蕨科的合囊蕨(Marattia pelucida)和苹科的埃及苹(Marsilea aegyptica)等也展示了中国蕨类植物的独特魅力。总的来说,金星蕨科的中国蕨类植物种类众多,其中...
在中国的植物分类体系中,有一个独特的科被称作中国蕨科,用中文表示为"zhongguojueke"。这个科在植物学上的拉丁名是Sinopteridaceae,它在科学文献中被详细记载于《中国植物志》的第三卷第一部分,编号为03(1):97。这个科归属于蕨类植物门,即Pteridophyta,它进一步被划分为真蕨亚门,即Filicophyti...
薄叶牙蕨 Pteridrys cnemidaria 顶部深羽裂,向下部二回羽裂,羽片缺刻内有一枚三角形突起的尖齿,囊群盖圆肾形,主脉两侧各有1行; 32(2).叉蕨科 三叉蕨 Tectaria subtriphylla 叶片通常为三角形,一回羽状至三回羽裂,叶脉连接成多数网眼,囊群盖圆肾形,生于网眼连接处或内藏小脉的顶部或者中部,在侧脉间有...
中国蕨科简介 真蕨目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为草本,根状茎直立或倾斜,稀横走,有管状中柱,被栗褐色至红褐色鳞毛。叶簇生;孢子囊群圆形或长圆形,沿叶缘小脉顶端着生,为反卷的膜质叶缘所形成的囊群盖包被;孢子囊球状梨形,有短柄;孢子球形、四面形或两面形。小型旱生蕨类,仅产于云南西部和四川西南部,生...
近日,主题为“蕨之静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二届蕨类植物展在荫生园举行。本次展览汇聚了众多珍稀和重要观赏蕨类植物共计19科34属72种,让游客们能够近距离欣赏这些不开花的植物的美。在荫生园展厅内,各种蕨类植物郁郁葱葱、高低错落,展现出它们独特的美丽与魅力。展览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
本科在蕨类植物系统进化上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有着非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全世界约有50属950种,占整个薄囊蕨群种数的近1/10。该群植物包括了秦仁昌系统中的狭义凤尾蕨科(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卤蕨科(Acrostichaceae)、水蕨科(Parkeria...
榜样的力量·生科青年说 诉说百年生物史 汲取前进新力量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恰逢我院建院20周年,为切实做好团史学习、开展好庆祝建团100周年和建院20周年系列活动,引导激励生科学子从共青团和生物系的百年历史中激发信仰、获...
中国野菜400种原色图鉴蕨科蕨科蕨菜别名:奥衣麻、粉蕨、凤尾蕨、高沙利、鸡脚爬、鸡爪菜拉丁名:Pteridiumaqu
为水龙骨科(禾叶蕨科)穴子蕨属植物,产于中国台湾、海南、广东西北部、云南,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南部、波利尼西亚也有分布,生长于岩石上。该种最早于1786年发表为鬃蕨属(Trichomanes)植物,被命名为 Trichomanes contiguum G. Forst.,模式标本于 1786 年前采自印度,为亚洲热带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