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团队和北京理工大学戴荣继团队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echanical stimulation controls osteoclast function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Ca2+-activated Cl−channelAnoctamin 1”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破骨细胞功能受机械刺激的调节,同时伴有钙调氯离子通道—Anoc...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团队长期致力于失重生理效应作用机制研究。2022年2月24日,该团队关于骨重塑力学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Mechanosensitive lncRNANeat1promotes osteoblast function through paraspeckle-dependentSmurf1mRNA retention”在《Bone Research》(IF:13.567)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 该研究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Nea...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团队长期致力于失重生理效应作用机制研究。2022年2月24日,该团队关于骨重塑力学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Mechanosensitive lncRNANeat1promotes osteoblast function through paraspeckle-dependentSmurf1mRNA retention”在《Bone Research》(IF:13.567)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 该研究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Nea...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团队长期致力于失重生理效应作用机制研究。2022年2月24日,该团队关于骨重塑力学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Mechanosensitive lncRNANeat1promotes osteoblast function through paraspeckle-dependentSmurf1mRNA retention”在《Bone Research》(IF:13.567)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
清华大学药学院肖百龙研究员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研究员是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又佳教授团队作为共同作者承担了骨组织病理分析的相关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贤研究团队、香港中文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携手攻关,经过近4年的反复实验,在失重性骨丢失研究领域开展了系统的分子医学研究,已取得世界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
2021年6月18日,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李英贤和凌树宽团队在Circula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E3 Ubiquitin-Ligase WWP1 Prevents Cardiac Hypertrophy Through Destabilizing DVL2 via Inhibition of K27-Linked Ubiquit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供了一个通过泛素化修饰提升蛋白稳定性调控心肌重塑的范例。靶向WW...
李英贤,女,1971年出生于河北景县青兰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航天分子医学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李英贤于1993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