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题为“Exploring the frontier of microbiome biomarker discovery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综述,系统梳理了不同人工智能方法在菌群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和各自优势,为人工智能方法在识别菌群标志物的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研进展】赵方庆团队建立高通量大视野空间转录组学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已成为揭示细胞组成、空间异质性以及细胞间复杂相互作用的关键工具,对于深入理解胚胎发育、神经科学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等领域至关重要。尽管如此,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受限于成本高昂、视野范围有限和数据处理通量不足等技术瓶颈...
2025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Genomics发表题为Single-cell delineation of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probiotic intervention inChd8haploinsufficient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系统性揭示了ASD高风险基因Chd8缺陷对大脑与肠道多个发育阶段的影响...
2024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题为Custom microfluidic chip design enables cost-effective three-dimensional spatiotemporal transcriptomics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他们开发的高通量、大视野空间转录组学新技术—MAGIC-seq。该技术通过网格化微流控芯片设计,...
2025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Genomics发表题为Single-cell delineation of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probiotic intervention inChd8haploinsufficient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系统性揭示了ASD高风险基因Chd8缺陷对大脑与肠道多个发育阶段的影响...
2024年10月2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Gut期刊发表了题为Unravelling lipidomic disruptions across multiple tissues in Chd8-mutant ASD mice through integration of lipidomics and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系统揭示了Chd8突变ASD小鼠的多种器官组织中的脂质组异常,结合多组学技术及...
2024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了题为Real-time and programmable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ith PROFIT-seq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他们开发的全转录组可编程智能测序新技术PROFIT-seq。该技术首次将全转录组捕获技术与计算机编程实时操控算法相结合,能够在测序过程中同时进行分析和富集...
2024 年 11 月 21 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发表了题为 “Engineering circular RNA medicines” 的综述文章。该综述详细总结了 circRNA 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并重点阐述了环形 RNA 药物设计的关键要素。文章还概述了 circRNA 在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 circ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