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中,竹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道德情操的体现。他们偏爱竹,偏爱到宁愿食无肉,也不愿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这种对竹的热爱,不仅是一种审美喜好,更是一种文化情感。竹的品质与象征是坚韧与高洁。它在寒冷的冬季不凋,炎热的夏季不衰,深深地扎根于土...
明 王绂 墨竹图 纸本水墨113.8x51.3cm 故宫博物院 明 王绂 画竹卷 纸本水墨33.7x80.5cm 故宫博物院 明 夏昶 淇水清风图 纸本水墨29.5x98.5cm 故宫博物院 夏昶chǎng(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明代画家、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画竹师法王绂,时推第一。 明 夏昶 清风劲节图轴 纸本水墨119.4x47.2cm ...
在画竹的旅程中,选用一支性能卓越的狼毫“兰竹笔”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笔有大、中、小三种型号,选择时需根据画作尺寸来定。起步时,从单片叶子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至两叶、三叶、四叶……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画竹经验,并形象地用燕尾、“个”字、“分”字、“介”字落雁等方式进行比喻,这些已成为我们画竹时的基本...
苏轼向文同学画竹,同时在绘画理论上给予文同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文同死后半年,苏轼看了文同画的《筼筜谷偃竹图》,睹物思人,对画痛哭,带泪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总结文同的画竹理论,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主张。 苏轼画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当代中国著名画家祝安峰画竹赏析 竹,这一自古以来便蕴含丰富意象与深邃寓意的自然精灵,以其独有的风姿,跨越千年的时光,持续激发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成为了一幅幅流传千古的艺术画卷中永恒的主题。在当代竹画艺术界,祝安峰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到的艺术视角、深厚的艺术造诣,以及那份对竹之美的无尽...
画竹是中国绘画史上永不孤寂的主题 画竹,可说是一种永不孤寂的主题;墨竹,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在画竹文化中,孕育出哪些名家? 作品表现了什么特色呢? 首开画竹之风的是谁? 关羽、吴道子、王维、唐玄宗……等等都有人传说,众说纷纭。 早传的一位墨竹名家是唐代萧悦,北宋宫府藏有他5幅作品,...
在中国绘画的长河中,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题材,更是众多画家表达情感、追求高洁品德的象征。从北宋文同的“胸有成竹”到清代郑燮的“难得糊涂”,竹子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本文将带您走进画竹艺术的世界,探索谁将竹子画得最好,并延伸出与之相关的丰富知识。《四川书画名家》一书...
总的来说,工笔和写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是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重要手法,各自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工笔竹画法:一、稿子确定后,落墨要从整体虚实效果考虑。首先用淡墨勾画出两只麻雀,然后用重墨勾出前面的一组竹叶、枝条和靠前的一根竹子。依次用中墨勾出最粗的一根竹子。叶子的主筋,竹竿上的纵纹,以及最后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