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和2015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别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红色名录自发布以来受到国内外保护生物界的广泛重视,成为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协议、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和制订保护对策的重要科学依据。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调...
开展生物多样性濒危现状评估和红色名录制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界的共识,是各国政府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的依据和前提。今天,在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现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脊椎动物卷,在进一步更新后正式对外发布。本次名录评估及编制汇聚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相关研究所...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孙自法)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当天在云南昆明举办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宣传活动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覆盖全国野生高...
此外,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一些物种的濒危程度得到改善,急需对中国现有分布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生存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更新,尽快对《名录》进行科学调整。 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于2020年再次联合对红色名录进行科学调整,最终形成此次发布更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实现对中国现有分布的高等植物、...
本次名录评估涵盖了高等植物39330种(含种下单元)和脊椎动物4767种。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共有4088种,占比10.39%;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共有1050种,占比22.02%。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中国科学院供图 关注1:更新《红色名录》有何必要性及意义?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为了掌握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于2018年5月16日发布的大型真菌保护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评估工作是中国首次采用IUCN标准对大型真菌的受威胁状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王莹)5月22日,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宣传活动在昆明举办。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 开展生物多样性濒危现状评估和红色名录制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界的共识,是各国...
Chinese Red List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网站 时间 2018.5.25 说明 本名录包含大型真菌卷、动物卷、高等植物卷。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名单整理而成。使用请遵守中国相关法律。 大型真菌卷 动物卷 高等植物卷
开展生物多样性濒危现状评估和红色名录制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界的共识,是各国政府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的依据和前提。今天,在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现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脊椎动物卷,在进一步更新后正式对外发布。 本次名录评估及编制汇聚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相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