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是林庚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时撰写的,1941年,前三编《启蒙时代》、《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油印出版。1946年,第四编《黑夜时代》撰成,1947年5月全书出版,朱自清先生为之作序。作者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因而能以诗人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中国文学史,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就此书,使之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个性...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林志钧之子。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
林庚先生的课堂讲义,大抵又可以作为新文学进入大学文学教育体制的一个典例。读来感觉并不像林先生后来写作的《中国文学史》那般个性鲜明,反倒显得四平八稳,不知是不是课堂讲授和著书立说之间定位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抑或是初出茅庐的林先生还不敢用特别大胆的论断来臧否同时代的人?林先生对当时流行的“为人生”...
📚 《中国文学史》这本书,曾经得到过朱自清的高度评价,但也有人批评它“生错了时代”。比如,有人说林庚把王维捧得过高,甚至超过了杜甫,这就有问题了,因为王维是个变节文人,怎么能和关心人民、热爱祖国的杜甫相比呢?还有人批评林庚只看重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而对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和《秦中吟...
作者在自序中说希望这部文学史达到“沟通新旧文学的愿望”,仅就语言形式的隔阂方面说,也许这并不是一个奢望。 (原载1947年10月《清华学报》第14卷第1期) (1) 例如讲五言诗的一章题为《不平衡的节奏》,讲山水诗的一章题为《原野的认识》。 (2) 林庚,《中国文学史》,1947年国方厦门大学出版,页三九〇。
林庚在《中国文学史》中说,西游的故事自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以来,久已流传民间,金人院本、元人杂剧且多采用,到明代而汇集成书。现在所传较早的有《西游记传》,分四卷四十一回
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就是一部诗人作的文学史。我们先谈“文学史”,再谈“诗人”的“文学史”。但凡文学能成其为“史”、而非简单的文学作品评价汇编,背后一定有一个史观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史观,都是权力的产物。最令人熟悉不过的,就是一个半吊子的马克思幽灵在字里行间逡巡徘徊。还有的教材一人牵头...
中国文学史家林庚先生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富想象力的作品”。请从以下情节中任选一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A.《小圣施威降大圣》B.《尸魔三戏唐三藏C.《车
3、时势造英雄,大时代的背景造就了文学史上的不同人物与不同文学体裁。 一、 中国文学史脉络的梳理 1、 史前短歌与神话 短歌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出现]上古的人民对外是与敌人(人与野兽)作战,对内是从事劳动生产,歌舞就产生在劳动的韵律与战争、祭祀之中,因此在上古时歌舞常是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