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夕阳余晖中的“中国天眼”(无人机照片,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3月29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测量基墩。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18年9月10日,工作人员在“中国天眼”总控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3年7月26日,专家在“中国天眼”馈源舱前进行现场考察。...
《中国天眼》是由杜军执导,成泰燊、李崇霄、高明、杨猛、刘佳领衔主演的当代科技人物传记剧。该剧根据中宣部2018年主题重点出版物《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改编,讲述了南仁东先生为“中国天眼”奋斗的艰辛历程和平塘人民支持“中国天眼”建设的故事。分集剧情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
如今全球科学家正在研究FAST共享的观测数据,谈起为何要共享“中国天眼”数据时,姜鹏表示,天眼每年共享百分之十的观测时间是国际惯例也是国家要求,“天文学是开放学科,我们研究的都是头顶上这片共同的天空,希望通过设备建立起国际合作的关系,尤其对宇宙极限的探知探索做出中国的贡献。”“中国天眼”工作模拟图。3 F...
新华网贵阳2月24日电(记者 卢俊宇)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 23日,记者跟随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来到这里,探访法治如何成为保护“巡天利器”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
近日,海外社交平台有网友发布一张图片声称是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已经变成了垃圾场。但该说法明显有待求证。明查 对网传图片的反搜结果显示,图片实为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坍塌画面,该天文台主要的观测装置为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据报道,2020年8月,阿雷西博望远镜的一根辅助电缆断裂...
“中国天眼”的每一个关键瞬间 数年追随 他利用“中国天眼”的维护保养时间 走遍了“中国天眼”周围的群山 拍摄了各种气候条件 各种光线环境下的“天眼”持续地记录 不断地挑战自己 不断地用更加精彩绝伦的照片 来配合“中国天眼”探索宇宙的最新消息 昼夜更替 斗转星移 银河倒悬 繁星满天 此刻 让我们沉浸在这些...
2022年7月24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夜景(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光绘)。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科学风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天眼”设想提出时,大胆到有些突兀。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德国的埃菲尔斯伯格望远镜口径100米的世界纪录已保持多年,而“中国天眼”的目标...
今年是“中国天眼”建成运行8周年。8年多来,“中国天眼”团队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秉持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创新不止,成果频出,不断拓展着人类观天极限。不断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巡天一瞥,不到5分钟,“中国天眼”就发现了一个处于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这是人类...
极目星空,步履不停。“中国天眼”正不断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国技术。成果频出 “中国天眼”是耳熟能详的国之重器。为“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中国科学家不断“挑战认知和技术极限”,用“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4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