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铜器精品类赏析(三) 曾中斿父方壶 夏至春秋 春秋早期 1966年湖北省京山县苏家垅出土 通高65.5厘米,口长22.8厘米、宽16.5厘米,足长30.5厘米、宽23.5厘米 青铜人首 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高37.5厘米,重0.6千克 青铜人神情严肃、诡秘,面部上宽下窄,呈倒梯形。宽眉,目呈杏核状,眼角上挑...
关于瑞兽与葡萄组合纹饰的来源与寓意,《金石索》说:“海马蒲桃意,博古图不释其意,或取天马徕自西极及张骞使西域得蒲桃归之异欤?”这只是一种推测,现在一般认为这种葡萄镜的纹饰配置,是把六朝末年在中国已经流行的葡萄纹样与四神十二辰镜或四兽镜、五兽镜、六兽镜等纹样结合起来,并将它们自由变化的产物。文献证...
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西周较为盛行,多数折沿,折足,弧档,无耳;春秋战国,随葬的铜鬲常以偶数的组合与铜鼎,一起使用。 我馆2010年征集的一件青铜鬲为联体双联鬲,双圆口、三足的分裆,折沿,肩部饰有重环纹,其中一鬲的口沿上铸有铭文21字“杞白(伯)乍(作)車母朕(媵)鬲,用享考(孝)于其姑公(翁),萬年...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铜器精品类赏析(八) 鎏金“中国大宁”铜镜 汉 新朝 照面用具 1951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直径186厘米、边厚0.6厘米 汉代是中国铜镜使用更加广泛的时期,种问繁多,制作精巧。这面铜镜,镜背辈金,饰有羽斟、灵兽和规矩纹等图案,构图繁复细致,流畅生动,是汉代规短纹铜镜中的精品。镜外缘篆书铭文“...
这类观音造像又被称为水月观音,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以及四川地区的石窟存有大量唐、五代、宋、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造像,其中有壁画、绢本、纸本与版画题材。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吉美博物馆及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处也藏有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五代、宋时期水月观音图数幅。
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铜器精品类赏析(八) 鎏金“中国大宁”铜镜 汉 新朝 1951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直径186厘米、边厚0.6厘米 汉代是中国铜镜使用更加广泛的时期,种问繁多,制作精巧。这面铜镜,镜背辈金,饰有羽斟、灵兽和规矩纹等图案,构图繁复细致,流畅生动,是汉代规短纹铜镜中的精品。镜外缘篆书铭文“中国大宁...
可分为盆形和桶形两类,馆藏这件三羊铜樽即是一件桶形樽。在汉代饮宴时,要先将酒从瓮或壶中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饮用。1962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发现的桶形樽上有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二。”孙机先生认为桶形樽的三蹄足极矮,其下难以燃火,不能用于加温,盛的应是冷的酝酒...
当时还出现了很多由于球技水平高而闻名的“球星”,如《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范老儿等五位高手的姓名。现存有关宋代蹴鞠场景的文物也有很多,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都收藏有宋代的蹴鞠纹青铜镜,还有一些地方出土有反映宋代妇女和儿童蹴鞠图案的瓷枕等。
中国远古就使用红铜与黄铜工具,除此件红铜刀外,在陕西姜寨还发现有黄铜器物。 四叶八凤佛兽纹青铜镜 晋 西晋 照面用具 1975年湖北鄂城出土 直径16.4厘米 青铜镜的主纹为四组相对的双凤,柿蒂形钮座的四瓣内饰有佛像。其中,三瓣柿蒂纹中均置一尊坐佛,佛像有肉髻、头光,上有华盖,下有莲座。另一瓣内是一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