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5月16日 (十七)饮食...
为进一步帮助广大民众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不仅有助于全面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保健中的优势作用,更为中国养生保健市场吹来了一股“扶正祛邪”“以正视听”的清风,切实为...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二) 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解读:“顺应自然”: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即人的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和防病都要因时、因地而变化,从而达到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相适应的目的。例如,养成规律的...
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解读:艾灸疗法就是在穴位上施灸,即将艾绒或辅以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度,借助艾火的热力或药效透人肌肤,通过经络传导,深入脏腑,发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温通经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等作用,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常见的艾灸方法主要有艾条灸、艾炷灸、...
《素养》第一条指出: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俗话说“医易同源”,养生理念雏形在经书之首《易经》中就已经存在了,比较系统的中医养生理念源于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下简称《内经》),其中关于...
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例如,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原标题:《健康卧龙|《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二十九):运动养生》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五) 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解读:“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要防病必先强身,欲强身必重...
本次解读的是《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第29条。 (二十九)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中医传统保健项目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
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解读:清晨、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食物已经被充分消化吸收了,胃肠处于相对空虚的状态,需要补充热量和营养,因此早餐要吃好。建议早餐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最好是体积小又富含热量的食物,并且要注意干、稀搭配。到了中午,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午的活动告一段落,下午仍需...
导读:编者按:2014年5月,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印发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公告。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现对其42条内容进行解读连载,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