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其中,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34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凝聚了中华儿女文化认同,对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民心相知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5周年,也是粤剧、南音等25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 今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将围绕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
2001年5月,我国的昆曲被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 目前,我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32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7个...
妈祖信俗由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湄洲是妈祖祖庙所在地。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级遗产,使湄洲获得了一张世界名片。历史由来 妈祖是中国影响...
为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高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我国积极推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的相关工作。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大力宣传和弘...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罗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正式加入“世遗”。 成为中国的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劳动实践中...
目前我国已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下列入选上述名录名册的有()①昆曲②桂林山水③中国书法④南京云锦织造技艺⑤中医针灸⑥颐和园⑦太极拳⑧粤菜 A. ①③④⑤⑦ B. ①④⑤⑦⑧ C. ②③④⑥⑧ D. ②③⑤⑥⑦ ...
为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高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我国积极推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的相关工作。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大力宣传和弘...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起源于何时,文献资料没有明确记载。民间有多种传说大多数是起源于唐,形成于宋,发展在明清时期。南音与唐代及唐以前的音乐有一定关系。南音中保留了与唐以前同名曲牌,...
为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高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我国积极推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的相关工作。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大力宣传和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