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社会治理、公司治理和互联网治理的内涵看,治理不同于传统的规制、管制。就互联网治理而言,治理主体强调多方共治,除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也应共同参与,并根据各自角色承担相应治理责任;治理手段注重多管齐下,主张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
国家数据局肩负着落地数据基础制度,集中地推行一致数据监管政策,实现数据要素化、社会化利用的新使命。数据的价值体现于认知,应用于全社会,叠加治理、经济和社会三重价值,承载来源者、持有者和需用者多重利益诉求,反映国家、社会和个体的权力或权利。因而,如何实现设立国家数据局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对数据局的挑战...
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以宏观视角对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活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凸显了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智慧。一、网络法治定秩序 在立法层面,面对数字时代不断出现的新兴社会治理难题,中国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权利保护是基础。网络空间治理以人民福祉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5G规模商用化的到来,社会迎来了数字经济时代,随之而来的法律法规完善和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2020年11月28日,由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0互联网法律大会暨2020数字化治理高峰论坛在杭州开幕,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在大会上发布互联网新业态领域的最新观...
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到1.93亿,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到97.2%,显著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的75.6%,未成年人已基本实现“无人不网”,依法强化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成为中国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战略任务。 《条例》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贯彻消极保护与积极发展并重的理念,以促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为基础,以全社会协同...
互联网“实践创新”重塑社会治理“中国样本” 互联网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新对象,更是治理的新手段、新工具、新平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首次在社会治理体系前加上了“科技支撑”,说明我们党...
如果这种议程设置模式成为一种常态,不管是对法治意义上的实质正义或程序正义, 还是道义意义上的合情合理而言,都意味着某种风险,而且将会使社会治理陷入困境。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当警惕出自本能的民粹主义式社会反应及其引致的无组织、非理性的“借题发挥”式的网络舆论,并对网络舆论予以正确的引导,以使“无组织...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推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 习近平提出中国主张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近年来,从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到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中国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互联网发展...
1.平台网络内容治理的缘起与重点 国家介入互联网平台治理的缘起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初期监管重点以网络内容治理为主。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化逐步颠覆了以专业媒体为中心的大众传播模式,基于平台所构建的全新传播环境亦给社会治理与国家安全带来多重挑战。党的...
推进网络空间发展和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国家网信办政策研究局局长杨树桢认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主张,是洞察世界之变的重要思想、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目标、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原则、增进人类福祉的中国主张,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白皮书说,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