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绍,中华龙鸟最令人震惊的是化石上保存完好的“羽毛”。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明确的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最早的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长相酷似恐龙的“鸟”,因此给它起名“原始中华龙鸟”。1996年的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第56届年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丕基研究员...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地理中国]中华龙鸟化石 选集 更多 《地理·中国》 20250213 高原上的“派对” 《地理·中国》 20250212 春节特别节目·年俗乡情8 《地理·中国》 20250211 春节特别节目·年俗乡情7 《地理·中国》 20250210 春节特别节目·年俗乡情6 ...
1997年,季强等发表了《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化石研究新进展》,文中描述了另一块标本GMV2124,明确表明“由于中华龙鸟具有很短的原始羽毛,无疑应归入鸟纲”,虽然后续发现了诸如华丽羽王龙(Yutyrannus huali)、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等大量的带羽毛的恐龙,但当时显然“恐龙也有羽毛”这一观念尚未成为常识,他的...
【题目】中华龙鸟化石(如图)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细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中华龙鸟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如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
在辽宁北票市出土的中华龙鸟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研究 中华龙鸟是一种食肉动物,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它的翅膀非常大,可以在空中飞行,捕食小型动物。中华龙鸟的头部和颈部非常长,可以帮助它在空中捕食猎物。通过对中华龙鸟化石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中华龙鸟的生态特征和食性。演化研究 中华龙鸟是...
从1997年的3月起,由美国费城自然科学院组织的鸟类起源研究“梦之队”来到中国,先后去到南京的中科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辽宁西部的中华龙鸟化石点进行考察。有意思的是,无论考察前后,中华龙鸟的演化地位的争论就始终存在于考察队中。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坚定支持者John Ostrom称中华龙鸟标本上的表皮...
中华龙鸟化石是在辽宁北票上园乡发现的,其脊柱和体表的流苏状结构被认为是羽毛的前身,主要起到保护皮肤和体温的作用,虽然不具备飞翔功能。它的前肢设计适合捕食,牙齿内侧的锯齿状构造表明它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属于兽足类科。这一发现对于恐龙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揭示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可能路径。
(2)题详解: 材料指出,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的环境较为优越,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自然条件恶劣,难以形成化石;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的生存环境都较差。故B正确,ACD错,本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