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洪皓就鼎 诗曰:洪皓不降,愿就鼎镬①,此真忠臣,光明磊落。 南宋的洪皓,奉了宋高宗的使命,出使金国。走到云中(今山西大同),金国的人强迫他到刘豫部下去做事(刘豫原本是宋朝人,后降金人)。洪皓说:“奉了皇上的使命,走了万里的远路,哪里能奉侍两个主人?这是不可能的,我恨不得能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季札挂剑 【季札挂剑】 延陵季子。不负初心。徐君已死。挂剑坟林。 【原文】 周吴季札、封于延陵。故号延陵季子。聘鲁。过徐。徐君好季子剑。口不敢言。季子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及反。徐君已死。解剑。挂其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始吾已心许之。岂...
1. 董永家道贫寒,其父去世后无钱安葬,他选择卖身葬父。路途中,一位仙女化身女子主动成为他的妻子,一同到财主家织布还债。他们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300匹细绢的任务。在槐树下告别后,女子离去。2. 郭巨是晋代隆虑人,家道中落后,他选择独自供养母亲,对母极孝。他的妻子生下一子,郭巨的母亲非...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
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郭伋亭候 诗曰:郭伋归早,止于野亭,候期乃入,不欺童龄。 汉朝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到并拜州(今山西省)做刺史,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拜见他,欢送...
1. 董永家贫如洗,其父去世后无钱安葬,他毅然卖身葬父。路遇一位好心的女子,后成为其妻,一同到雇主家织绢。在槐树下女子离去,董永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意外发现树下财宝,得以孝养母亲。2. 郭巨为孝敬母亲,愿意牺牲自己的儿子。在挖墓时发现黄金,解决了他的困境,让他能同时养活母亲和儿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包括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苏武牧羊、管鲍之交、一诺千金等。1、孔融让梨:孔融,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自幼聪明过人。一次,他与兄长共食梨时,总是选择最小的那一个。当父亲询问其故时,孔融回答说:“我是弟弟,应得最小的。”2、程门立雪:北宋时期,杨时与游酢前往拜见老师...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包拯为官铁面无私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一生为官清正无私。《宋史》记载,京城开封府流传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王老包”。广东端砚为百砚之首,北宋时已成为朝廷贡品,端州地方官每年都要乘机从百姓身上无偿地敛取几十倍于贡品...
中华的传统美德故事:龙逢极谏 诗曰:龙逢谏君,深谋远虑,冀②其少悛③,立而不去。 夏朝末代国君叫癸④,因为他暴虐无道,所以把他称之为“夏桀”。他凭着自己的权利作威作福,为非作歹,丧尽了天良,对上天不敬,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老百姓特别狠毒,对忠臣劝谏不听,倘若有人劝阻,必定处死,真是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