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常常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生动的直觉反映。如中医学观察五脏,心“状如莲蕊”、肺“虚如蜂巢”、脾“扁似马蹄”等,将藏于体内的脏腑的形象和生理功能以及外在表现,称为“藏象”。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
什么是中医形象思维,怎么培养?,中医思维指的是中医师通过观察人体表现出来的象,运用相关的推理与演绎,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并用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常用的推理演绎模式有联想、比喻、类推,最典型的是传统阴阳五行的...
中医的形象思维又名意向思维,是直观察觉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根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法则,对人体有意识地取“象”达“意”的思维过程,是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思维,直觉思维,变易思维等等。 在中医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医者在进行分析、归纳过程中,把主观的经典意韵与患者的客观表象结合...
欧阳乾嘲讽的以形补形的中医养生思路,就属于取象比类的形象思维,比如人参类似人形,古人可以先通过比类的形象思维获知其对人体具有补益作用,而后通过试吃加以验证,并进一步获取其性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以及具体的功效;或者先通过试吃人参获取其具体的功效,然后再通过取象比类的形象思维对其功效进行理解。不管是哪...
形象思维(即意向思维)与逻辑思维(即理论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西方科学偏注在逻辑思维,以可见的实物为据,是以科学原理、科学概念为基础来解决问题;中华传统文化重点在形象思维,顺意会的自然规律而动,是以直观形象、质感信息为基础来解决问题。 (一)中医形象思维的特点 中医的形象思维,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
中医学思维方式之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形象(表象)为思维材料的一种思维。形象思维也属于理性认识范畴,也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间接的、概括性的反映。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运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在形象思维活动中,原始的客体形象仅是起点、开端,作为形象思维结果的形象,已不是客体的原样...
这种认知体系对自然的认识对象不进行任何破坏性的干扰,而是通过整体联系下的身心感知和观法物象进行比类获取被认识对象的属性及其与其他自然物之间的关系。由于科学的逻辑思维对认识对象具有抽象的异化作用,而还原意识对自然物具有内向的解构破坏性,所以只有中医的形象思维才是认识自然万物唯一有效的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是“形象”的进一步的递进概念。“见过苹果的样子,可以想像苹果的滋味”。亦即,对事物的发展方向,要有一定的:想像力。比如医生看病,对病的发展方向,要有一定的:想像力。 应象思维—— 形象+意象=应象。应象,就是对”形象+意象“的落实。“见过苹果的样子+想像苹果的滋味”,然后呢?自然就是“应象”...
简单的说一下,中医的象思维本就是根据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与规律去跟人体进行匹配。比如树木长在土上所以...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中医学的象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意象思推、应象思维三种思维方式。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