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岐黄论道三皇时期(--公元前3000年)神农尝百草,黄帝论医药,伏羲制九针的传说,蕴含着几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神农尝百草,将草药分为上品药(养命)、中品药(养性)、下品药(治病),经后世不断完善,最终将《神农本草经》大成于东汉时期。图2. 河图洛书与八卦黄帝论医药,与岐伯的经典对话被后世...
1956年开始,全国各地普遍开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对中医理论的“肾”、“肝”、“脾”、“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脉诊”、“经络”、“气功”的研究和对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乙脑、肝炎、慢性肾炎、冠心病的治疗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中...
进入夏、商、周时期,中医药学开始逐步发展。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的记载,表明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有所提高。《诗经》、《尚书》、《周礼》等古籍中,对热病、昏迷、浮肿等疾病的描述,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学的进步。同时,精气神学说、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开始萌芽,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
在中医药起源中主要的代表人物:1、伏羲: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也是中医学的始祖,羲古中医药学是伏羲文化中最具精典的一脉,是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瑰宝,是指包括伏羲从远古时期仰观腑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创画八卦、辨阴阳、分五行,造书契以代结绳记事、倡熟食、尝百药、制九针、明...
中医药文化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史。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 1 原始医学黑暗中摸索前行 远古时代,祖先发现食用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疼痛的功效,这是认识中药的起源。...
中医发展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论治,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中医繁荣 唐朝以后,中国...
以下是中医药的发展史的相关参考内容: 1.原始社会时期:追求神秘力量,以巫术为主,治疗方法简单。 2.商周时期:出现了一些经方和药物,主要以草药汤剂形式治疗疾病。 3.战国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和《难经》,开始形成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4.汉代:中医药开始成为正式的治疗方法,并出现了一些名医和经典著作,如张仲景...
以下是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1.古代医学起源: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商代,人们就开始记录医疗知识,形成了最早的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这一时期,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逐渐形成。 2.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素问》和《阴符经》是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进一步系统化了中医药理论。草木矿物等自然物质的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