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说法为:“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意思是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出自——战国时期荀子《荀子·宥坐》。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原文: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欹(qī)器在周代曾被供奉于庙堂之上,汉代后逐渐失传。孔子曾于鲁桓公之庙见过欹器,由其“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告诫弟子“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在领导工作中,对度的把握尤显重要。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意思是指事物过于虚无或者过于满溢都会导致失败或者毁灭,只有保持适中之道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平衡和节制。 在人际关系中,过于自卑或者自负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若过于自卑,就会缺乏自信,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若自负过度,就会得罪他人,导致孤立。只有...
孔子,中则正 欹,孔子日: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吸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
1. “中则正”一词源自《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所以道之不行也,无人不知;不言之难,其为道小也。” 这里,“中”指的是平衡、稳定的状态,意味着克制和谦虚,不偏不倚地处于正道上。2. 相反,偏听偏信、极端激进都是偏离中道的行为。因此,“中则正”就是指一个人处事公正、中庸...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意思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讲人为人处世,要讲中庸.瓶子空了会斜,满了会倒,只有不满不空的时候才能直立中正欹(qī)器,“欹”(也写作“敧”)是倾斜的意思,“欹器”是古代一种能盛水的倾斜的器具,置于座右,作为告诫不要自满之用,作用同座右铭,故也叫“宥坐之器”.“宥(yòu...
《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原文与译文 《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原文与译文 孔子观於鲁恒公之?R,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R者曰:“此为何器?”守?R者曰:“此?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儒家经典箴言🌿 虚则欹(qi), 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宥坐》这句话是孔子在看到欹器时的感慨,意思是瓶子空了就会倾斜,溢满了会翻倒,只有不满不空的时候才能直立中正。然后孔子告诫他的学生:只有做到智高但是不显露锋芒,居功不自傲,勇武要保持小心,富有而不夸显,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保持长久而不会...
孔子对弟子们所说:“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的道理,正是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啊。针对一个小欹器,孔子讲出一番大道理。欹器形象地体现出“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们都愿向器内多注水,认为越多越好,其实“满则覆”。有人认为说话越多越好,其实不精练,不集中的话越多越无用。有人写文章,贪多求全,...
文言翻译翻译句子1、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另外就是这则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