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魏晋南北朝为中书省长官之一。三国魏文帝初年分秘书置中书省,以秘书左、右丞刘放、孙资分任中书监、令,并掌收纳章奏、草拟及发布皇帝诏令之机要政务,皆位三品,无所轩轾,唯入朝时监班次略高于令。职权甚重,“见信于主,制断时政。”(《三国志·辛毗传》) 西晋沿置,传宣皇帝旨意,贵重尤甚,虽资位逊于尚...
C选项分析:中书舍人地位较低,可能由寒门或次等士族担任,一定程度上促进阶层流动,但题目未明确说明这种现象普遍化或制度化,其直接目的是君主掌控机要权力,扩大阶层流动属间接或次要影响,故不选。 D选项分析:机要实权转移至地位低、更易受皇帝直接控制的中书舍人手中,削弱了高门士族(中书监、令多出身士族)对中枢权力...
历史知识> 中书监 官名。魏、晋、南北朝为中书省长官之一。三国魏黄初年间分秘书为中书,置监、令各一人,秩并千石。及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二人用事,权自此重。魏置监位高于令,中书典尚书奏事,若密诏下州郡及边将,则不由尚书。晋监、令并三品,秩千石,掌撰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尚书诏奏之权便归...
(1)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行参军,甚见重。相关知识点: 阅读 文言文阅读 翻译题 试题来源: 解析 参考答案: 结果一 题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2〕以...
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同堂机密。至明帝时,中书监、令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晋、南北朝沿置。因地在枢近,常受君主信任,号为“凤凰池”。隋改 中书省为内史省,仍置监、令各一人,后废监存令。唐复中书省原名,只设中书令,不复设监。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根据材料可知曹魏时期的中书监一职是在东汉以来“尚书权重”、“为宰相之任”的背景下设置的,主要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并逐渐掌握机要任务,如此尚书台的权力便大大被分割。由东汉到曹魏时期,尚书台的权力被不断分割,这一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A项正确;B项中中央官制是否成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
晋武帝在位时期,荀勖担任中书监,和峤担任中书令。按照惯例,中书监和中书令应当一起坐一辆马车上朝。因为和峤生性风雅正直,总是很厌恶荀勖阿谀奉承的性格。于是之后每次公车过来接送,和峤一上车就往前坐,不给荀勖坐下来的空间,荀勖只能另外找一辆车自己过去。从此之后,中书监和中书令就分别派车上朝。
中国古代职官名。曹魏文帝曹丕始置,与中书令职务相等而位次略高,分尚书台之权,是曹魏加强中央集权的新措施。因地在枢近,常受君主信任,号为“凤凰池”。隋文帝时,改中书省为内史省。唐高祖恢复中书省原名,只设中书令,不复设监。
历史官职> 骠骑将军中书监 官名合称,骠骑将军,西汉置。为重号将军,掌征伐。中书监,三国魏文帝置,与中书令共掌机密,典尚书奏事。《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正始)九年春二月,卫将军中书令孙资,癸巳,骠骑将军中书监刘放……逊位。”此言刘放为骠骑将军,又任中书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2)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