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实际上引用了17世纪英国玄学派大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阐述了“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海明威以此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约翰·多恩的这句话,出自其1624年出版的宗教祈祷文集《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
《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是一部宗教祈祷文集,由多恩在17世纪英国散文中创作。多恩的宗教散文成为了当时民众影响深远的作品之一。这本书是多恩生前公开出版的少数作品之一,与他的绝大多数诗歌不同。多恩在创作此书时,已经放弃了世俗野心和诗文抱负,全心侍奉上帝,传道众生。他的晚年后悔与救...
他在病榻上创作了宗教祈祷文集《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又名《紧急时刻的祷告》),细致入微地记录了他作为一个病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这部著作不仅带有宗教冥想色彩,还展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它被视为一部富有哲学内涵的精神自传,一...
导言 多恩: “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丧钟为谁鸣,它为你鸣响。” 我个人把诗人的语言看做“方言”。就此而言,多恩是说方言的大师。 多恩...
唐吉布坷德创作的生活有声书作品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目前已更新4个声音,收听最新音频章节第8章国王派来御医。思考人类处境,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自我勉励,紧急时刻的祈祷。
在《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的创作手法上,最鲜明的特征无疑是象征和隐喻。多恩深谙此道,视之为对上帝的模仿。在该书的第19章中,他将上帝比作象征的上帝、隐喻的上帝。他认为,上帝的话语充满形象和比喻,犹如四通八达的航线、遍布大地的旅程,通向深远而珍贵的隐喻。他的语言充满张力,...
多恩反复思考死亡的意义,最终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达到了内心的平和。多恩坚信,伴随着肉体的消亡,灵魂将得到升华和再生。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和期盼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些亮色。《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不仅具有宗教神学和心理学上的价值,其文学性也丝毫不逊色于多恩的诗歌创作。
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凭藉纯金般的信仰,恪守“尽心、尽性、尽意爱主”及“爱人如己”的诫命,他不仅没被恐惧击垮,反而写下二十三篇“紧急时刻的祷告” (即《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留给世界一份辉煌的信仰见证与文学遗产,从中我们能读出他与瘟疫的相持、较量、战胜,其间血肉模糊、惊心动魄、峰回路转:...
生命与信仰的叩问——评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 《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是约翰·多恩的一部宗教祈祷文集.除了宗教神学,心理学上的突出价值之外,该书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书中,多恩思考了生命与信仰等... 朱黎航 - 《外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 4发表: 2011年 《丧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