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戒为师”是弘一法师留给后世的重要启示。它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指导更是对佛教乃至整个社会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来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以弘一法师为榜样严持戒律精进修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通过学习和领悟“以戒为师”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也就是说,该停的就停,该去做的就去做,该去做的你不做也是犯戒,所以在戒律中有“止持”和“作持”,止持就是“诸恶莫作”,作持就是“众善奉行”。若是不了解,就会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就无法真正了解佛教戒律的精神。简单说,“戒”是不能如此,“律”是应当要如此。“戒”“律”合起来通用,则是“止”“...
守五戒,行十善是做人的基础,是投生善趣的因;若行十恶,则是造投生三恶道的因。 戒是修行的第一步,不论出家、在家,都应严持与己相关的戒律。 能把持戒变成习惯,身口意就会逐渐清净,心就能够清净;心清净,则智慧现前。 感谢关注分享,转发功德无量.☆☆ ▶【添加关注】点开右上...
【印光法师:念佛人须深入经藏 严持戒律】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具此三福,则净业大...
诵持〈楞严咒〉有金刚藏菩萨常随着你左右护持你,这是真的,不过在诵咒时不要乱打妄想,否则金刚藏菩萨,一看会认为你没有出息,没有什么前途,浪费我的时间,护法菩萨是会生憎,会发脾气的,要很注意。所以持〈楞严咒〉最要紧的是严持戒律,若不持戒律,怎么诵持也不灵,若能持戒律,无嫉妒障碍,无贪嗔痴,那么诵持...
《华严经》亦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虚云和尚认为奉守戒律是修学佛法的根本条件。戒能生定发慧,断灭生死烦恼,入于无漏之智。所以,不论修习何种法门,必须遵守戒律,否则,纵有再高的智慧,皆为外道魔事。
一言以蔽之,严持戒律就是没有脾气。忍辱功夫修到家了,顺逆境界来临时,都经得起考验,而无动于衷,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到了这种程度,便不会不守规矩。凡是不守规矩的人,他的忍辱功不够,压制不住无明火,往往把所修的功德,烧得一干二净。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开示...
十四、严持戒律,常摄在定 (一)三决定义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这是问法的威仪。“心迹圆明”,“心迹”指心行处,因为阿难无始以来,妙明真心被无明遮盖,执色相...
不能随便行动,妨碍他人自由,侵犯他人利益。 一言以蔽之,严持戒律就是没有脾气。忍辱功夫修到家了,顺逆境界来临时,皆经得起考验,而无动于衷,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到了这种程度,便不会不守规矩。凡是不守规矩的人,他的忍辱功夫不够,压制不住无明火,往往把所修的功德,烧得一干二净。
修行之人,要尊佛教导,要严持戒律。要随缘教导中华儿女,懂得感恩。感恩诸佛菩萨,感恩中华先祖。感恩大地之母,感恩女娲娘娘,感恩诸天,正仙正神。感恩天地,君、亲、师。感恩天地万物,爱护与善待大自然,懂的敬畏大自然。懂的天地万物在和睦的相处的前提下,人们自然会得到祥和与安乐。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