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代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
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
在隋唐三省六部制出现前,这套权力体系当中居于次要地位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著名的"三公九卿",一般而言,三公的地位是除皇帝外最尊贵的,而他们的正式官名则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三人当中,丞相主要负责掌管行政权,太尉主要处理军政事务,御史大夫则负责对官员进行监管,从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制衡。不过,如今...
丞相是“百官之长”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 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 ·主管监察。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 …摘自《中华文明史 ·第...
《细说秦始皇》有相关描述, 秦朝建立了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最重要的官职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是首席武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这一制度为后来的汉朝所继承,奠定了中国历代王朝官制的基本格局。在秦朝,还出现了“朝议”制度,这是...
一种是指“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个官员。 一种是指“司徒”、“司空”、“太尉”三个官员。 尤其是后者,由于“三国”这段历史深入人心,所以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对“三公”的理解就是“司徒”、“司空”、“太尉”。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是准确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三公”的前身三公...
。在秦代,皇帝之下设置三个重要官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一面参与朝政,一面有“制临百司,纠绳不法”的监察权。唐代监察机构内部形成更严密的三院制,这种官僚体制一直沿用到明清...
御史大夫,中国古代官名,秦朝中二千石,唐初从三品,之后逐渐变为正三品,元朝从一品。秦朝设立的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汉代时,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东汉时又改名司空,大司空和司空仍为三公之一,但均已不再是最高的检察长官。魏晋南北朝时,御史大夫官职又偶有恢复。隋唐之后的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