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称缯书。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楚帛书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1942年被盗出,今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称缯书。已出土楚帛书 和汉帛书 。楚帛书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 1942 年被盗出,今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保存完整的 1 件 ,墨书楚国文字,共900余字,奇诡难懂 ,附有神怪...
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shengchéng)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b6báo)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1....
2.古代没有纸的时候,人们通常是在上刻字,在和丝帛上写字。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甲骨 竹简【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思路分析与延伸】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其中龟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中国...
是用毛笔,是往竹简、木牍上书写为主。即使大臣写给皇帝的奏折,也都以竹简、木牍为主。丝帛较为贵重,很少用到。汉代的竹简已有很多出土。至于笔,1985年4月,连云港西郭宝汉墓中,出土了一支汉代毛笔,笔杆末端有残长18.9厘米,木杆直径0.75厘米,笔头部分上面冒首1.8厘米,在冒首的杆端0.3...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①这两句话介绍的是在帛上写字。它的优点是“比竹片,木片轻便”,缺点是“价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
战国时期,人们在竹简或丝帛上写字有哪些局限性 战国时期的文明进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文字的应用日益频繁与广泛。先秦传统文字便沿着贵族化、平民化两极发展。贵族化字体工整,多见用于礼器铭文;平民化文字较为草率,大多见用于印玺、货币、陶器上的文字,呈现简易、
战国时期人们在竹筒或丝帛帛上写字出现了( )书和( )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出现了竹书,和帛书。结果一 题目 战国时期人们在竹筒或丝帛帛上写字出现了( )书和( ) 答案 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相关推荐 1 战国时期人们在竹筒或丝帛帛上写字出现了( )书和( ) ...
是用毛笔吗是往丝帛上写吗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西汉初期,刀笔.用刀笔在竹简上刻字,写错了就用刀片刮掉再刻.周亚夫在狱中绝食就是说拒绝受刀笔小吏之辱.西汉中后期,用毛笔蘸了墨水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依然用刀片刮掉再写.东汉蔡伦造纸后因为纸质堪忧,大部分还是在竹简上写...
先秦传统文字便沿着贵族化、平民化两极发展。贵族化字体工整,多见用于礼器铭文;平民化文字较为草率,大多见用于印玺、货币、陶器上的文字,呈现简易、速成的趋向。贵族化的工整体文字,成为后来篆书的起源;平民化草书体文字,时称“草篆\”或“古隶\”,成为后来隶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