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荒滩亦是金山银山。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构建起全产业链盐碱地农业发展体系。目前,东营市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5个,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分别达31.93亿元、11.57亿元,“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声名远播。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表示,东营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国...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讲话中指出,“山东东营、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过去有个俗语‘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最近两年,我先...
预计到2025年,东营市将完成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6.39万亩,盐碱耕地提质改造后预计亩均粮食增产300斤。盐碱地是“潜在粮仓”。从增产潜力来看,我国约1亿亩盐碱化耕地基本属于中低产田,在已有水资源保障条件下提质改造,按亩均增产100公斤核算,1亿亩盐碱化耕地年均可增产100亿公斤。农业农村部鼓励各地因地...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营市考察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记者近日来到东营,探访当地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经验。作为退海之地,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有340万亩盐碱地,一度被称作山东“北大荒”。老一辈东营人有句话: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
山东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滩区,盐碱地面积超过340万亩,由于土壤含盐量过高,作物种植一直存在困难。近年来,当地通过灌溉洗盐、创新种植技术等,使土壤酸碱度达到适合葡萄种植的标准,发展壮大以葡萄为代表的盐碱地特色农业。盖玉和打开水渠挡门,水流一股脑儿流进地里。自家的8亩葡萄园里,藤蔓渐次吐绿,发出新芽。“...
6月28日下午,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东营市是国家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市,东营试点项目分布在40个片区,总面积17.98万亩,其中拟开发耕地后备资源6.39万亩,计划新增耕地3.48万亩以上;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1.59万亩。截至目前,2023年、2024年实施的33个片区已全部开工建设,整体施工...
东营市还把“数智融合”作为试点工作的规定动作、硬性要求,坚持用科技手段驱“盐”化“碱”。科学布设土壤监测传感器,精准掌握指标变化,打造数字土壤。建设集数据汇集、统计分析、预警决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盐碱地智慧监测平台,通过在线监测分析,精准计算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量和地块灌溉量,为盐碱地综合治理提供...
在山东省东营市,“一棵树”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是一处地标。沿着315省道,从孤岛镇政府向东约15公里,可以看见一块刻有“一棵树”字样的石碑,20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初建时在此设立指挥部,周边白茫茫的盐碱滩上寸草不生,只有孤零零的一棵细柳作参照,该地因此得名。作为退海之地,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盐碱地研究中心东营基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高效畜牧示范园区,是中国林科院黄河三角洲综合试验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面积400亩,包括科研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基质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苗木储藏室200平方米,科研实验与示范温室1000平方米,日光温室2000平方米,以及道路、水利等基础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