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东莞首部总体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多规合一”取得的重大成果。《规划》的获批,充分表明东莞市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肯定...
东莞市首部“多规合一”规划《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近日获国务院批复,为东莞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强调了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和支撑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一、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根据规划,到2035年,东莞市将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1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00万亩。生态保护...
本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2021...
东莞市规划约60平方公里,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东莞市面向产业发展空间需求,以推动产城融合、营造产业生态、强化湾区合作为导向,以松山湖高新区创新引领极、中心城区服务发展极、滨海湾新区开放合作极构造“黄金三角”...
全市规划新增253万人 松山湖28万 增量最高 近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了《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文件中重点提到了东莞市对于未来15年(2020-2035年)人口数量的规划,到2035年,东莞常住人口计划达到1300万,相比2020年增加253万。
深圳都市圈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并作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与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 在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方面,《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依托深中通道、深珠城际...
2月24日,《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涵盖了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的规划建设。 规划提出,到2025年,东莞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突破370.6km,其中高速铁路70.1km、普速铁路76km、城际轨道129.2km、城市轨道95.3km,轨道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支撑“三心六片”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轨...
近日,《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印发。《规划》指出,东莞将抢抓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机遇,聚焦五大领域、十大产业、三大要素,建立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实现规上企业数字...
昨天,《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年-2035年)》由东莞市发改局在官方网站发布。根据规划,东莞市常住人口将在2025年达到960万人,在2030年达到1020万人,在2035年达到1080万人。现状 以青壮年劳动人口为主 根据上述规划,近年来,东莞市常住人口占珠三角九市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呈下降状态,人口流入趋势有所减弱。自2016...
近日,《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指出将抢抓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新机遇,聚焦五大领域、十大产业、三大要素,围绕“坚持创新引领、做深数字化转型、做优数字产业、释放数据价值、夯实设施支撑”的发展思路,建立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构建“一区多园多点”数字...